辽阳苗圃汉(魏)墓群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7日

来源:文物管理处

打印

字体: 中 

  辽阳苗圃汉墓群位于辽阳市老城区东南约2公里的太子河西岸台地上,原为辽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苗圃,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2008年初,辽阳市政府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选址在辽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随着工程的启动 ,也拉开了一项重大考古发掘的序幕。

  2008年5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员入驻苗圃工地,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全面展开,一直持续到2015年11月。其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出墓葬300余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和钱币等各类遗物约3000件。该墓地成为迄今为止在辽阳市范围内所发现的最大汉魏墓葬群。汉魏时期墓葬形制多样,部分石室墓墓室内残留有彩绘壁画及刻画图案,个别墓葬内石刻文字带有明确纪年,可为辽阳地区汉魏墓葬分期断代提供可靠依据。另外,辽金时期墓葬形制及葬式葬俗具有鲜明特点,随葬瓷器与冮官屯窑址出土部分瓷器制法相似。
  2015年11月中旬,墓葬搬迁全部完成,专家组验收完毕,整个墓地全部回填。这项长达8年的考古发掘项目终于宣告完成。辽阳苗圃古墓群,其总体特征是:墓地规模大、时代跨度长、形制多样化。充分展现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辽宁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与交流,对于研究辽阳两汉魏晋时期、辽金时期居民的族属、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葬式葬俗都具有重大意义。
  辽阳苗圃汉魏墓群的形制基本上可以分为土坑竖穴墓、石室墓、石椁墓、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5类,随葬品多为陶器,具有典型的土著特征,比如石室墓的砌筑方式、彩绘壁画以及随葬品中独特的长颈瓶、壶、钵等。但随葬器物中的案、耳杯、井、仓、铜镜等,与中原地区同一时期也较为相似。
  辽阳苗圃汉魏墓群可分为五期,一期是随葬尖唇盘口罐的土坑竖穴墓,时代较早,属于西汉早期;二期是随葬器物组合为圈足壶、鼎的土坑竖穴墓,属于西汉晚期;三期是以罐、灶、案、耳杯、盘等器物组合为代表的单室石墓,墓葬结构简单,随葬器物较多,属于新莽至东汉早期。四期是以罐、灶、井、案、耳杯、盘、奁、长颈瓶、仓等器物组合为代表的多室石墓及长方形砖室墓,随葬器物较多,属于东汉中晚期。五期是以罐、钵、仓、灶等器物组合为代表,部分绘有壁画的大型多室石墓,随葬器物较少,属于魏晋时期。
  辽阳苗圃汉墓群,2013年3月5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考古发掘工作尚未结束。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