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峪塔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8日

来源:文物管理处

打印

字体: 中 

 

  白塔峪塔坐落在白塔乡塔沟村西九龙山下,距兴城古城14公里,又称九龙烟塔、玲珑塔,是“兴城古代八景之一”。根据地宫中的碑刻记载,该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为辽代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舍利塔。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现存高约38米,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为须弥座,雕有三个壶门,上下枭枋皆为仰莲式,须弥座转角处有雕刻精美的天王力士作承托状。塔身八面,转角处各有八边形倚柱,柱头有卷杀,卷杀下饰绰幕。柱两侧有立颊,各倚柱之间由阑额与普拍枋相连;柱上刻有八大灵塔塔名,从南顺时针依次为:“净饭王宫生处塔”、 “菩提树下成佛塔”、 “鹿野苑中法轮塔”、 “给孤园中名称塔”、 “曲女城边宝阶塔”、 “耆阇掘山般若塔”、 “庵罗卫林维摩塔”、“娑罗林中圆寂塔”。

  塔身正四面正方位辟有砖雕佛龛,龛内各雕佛像一尊,坐于须弥莲台之上,在龛的左右两侧各立一菩萨胁侍,上饰宝盖,龛外雕圆形券足,上雕有卷草花纹。在龛的上部雕有佛名,南面“宝生如来”, 佛下座雕三匹马;西面“无量寿佛”,佛下座雕三只孔雀;北面“不空如来” ,佛下座雕三只金翅鸟;东面“阿閦如来”,佛下座雕三只象。佛龛上左右各有五位小佛,结跏趺坐于祥云之中,券龛上饰有宝盖。
  塔身四隅面改佛龛为砖碑,碑上阴刻四句偈语,西南刻 “诸行无常”,西北刻 “是生灭法”,东北刻 “生滅滅已”,东南上刻 “寂灭为乐”,皆为阴刻,文字端正,雄厚有力。碑两侧各立一胁侍,有的手持供物,有的双手合十。其上雕有宝盖飞天,身体呈一字形,头部昂起,两两成对,双手托盘,作空中飞舞状,天衣飘逸,祥云缭绕。碑首二龙蟠绕,边有卷草花纹。塔身上置阑额,阑额上承普拍枋,普拍枋上铺作有转角铺作及补间铺作两种形式,铺作上承砖砌挑檐檩,其上设木制角梁,挑檐檩上承木质檐椽与叠涩砖,将一层大檐挑出。檐顶铺筒板瓦,各角设有戗脊,角梁下设风铎。碑两侧各立一罗汉,头后饰头光,上与碑齐,其上有宝盖飞天,八飞天戴冠饰,碑首二龙蟠绕,边有卷草花纹。第二层至第十三层塔檐均采用青砖及木制檐椽叠涩出檐,塔檐逐层向内收杀,每层翼角略有生起,形成柔美的曲线。束腰部位有围脊,檐部转角有戗脊,角梁下系风铎,檐顶为筒板瓦。束腰部位均嵌铜镜,每面三枚。第二层至第十三层塔檐均采用青砖及木制檐椽叠涩出檐,塔檐逐层向内收杀。束腰部位有围脊,檐部转角有戗脊,角梁下系风铎,檐顶为筒板瓦。束腰部位均嵌铜镜,每面三枚。
  在距塔台以下6米深塔中心处,有地宫一座,用十七块青砂岩碑砌造,为八角棱台和八棱柱接砌而成的空间,整个地宫可分为顶部(宫顶)、上部(斜壁)、下部(直壁)。在地宫的十七块石板上,全部刻满铭文,铭文刻有建塔缘起、建塔功德经及诸陀罗尼经文,还刻有辽代尊崇的五佛、过去七佛、九圣八明王、八塔塔名、一百二十贤圣、十二光佛佛号。1972年塔东围墙外的古井中出土的《兴城县觉华岛海云寺舍利塔碑志铭》记载,地宫内放置水晶塔一座,偕石匣,石匣内依次为铁、铜、银匣,银匣内金银瓶内存放杂色、感应舍利,塔早年被盗,仅存石匣和石碑。白塔峪塔是兴城地区保存至今最早的建筑遗产,是有确切建筑年代的辽塔,地宫内石碑上所刻铭文内容,是研究辽代历史、佛教信仰内涵极为宝贵的资料,也是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雕刻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