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左县兴隆庄镇大凌河西岸的丘陵台地上,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是中国第一个发现与女性崇拜有关的祭祀遗址。
喀左县东山嘴遗址是在1979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9年秋季,进行了首次发掘,198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面积约2250平方米。
东山嘴遗址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性遗址。按布局可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五部分。北部为一座大型方形基址,中间立有许多经过加工的成组的立石,东西两侧各有二道石墙,南部为小型圆形祭坛和另两座较早圆形台址,构成了一组坐北朝南,东西轴对称的建筑格局。
遗址的中心建筑物为方形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四边是用石块砌出的墙基,中间立有许多经过加工的成组的立石。在这个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多为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其中彩陶器占有较大的数量,种类有罐、盆、钵、筒形器等。还出土了两件精美的玉器为“双龙首玉璜”和“绿松石鸮鸟”。
方形基址南约15米处,为小型的圆形祭坛,祭坛直径2.5米,四周是用薄石板砌出整齐的边缘,圈内铺一层小河卵石。祭坛周围出土了两件小型裸体陶塑孕妇像,一件残高为7.9厘米,另一件残高为5.8厘米,她们的出现,说明当时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母系氏族,人们渴望人丁兴旺、祈求部落兴旺。
东山嘴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宗教遗存,对探索我国国家起源,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对研究我国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从远古到秦统一之前的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83年7月,在朝阳市召开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在讨论中考古协会主席苏秉琦先生们认为:喀左县东山嘴遗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红山文化遗址,它可能属于曾在东山嘴附近地区活动的那一个群体,而不能等同于赤峰附近的红山文化。并给予东山嘴遗址以高度评价。
当年遗址发掘后,我们在周边种上柏树加以保护。 2001年东山嘴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2017年,东山嘴遗址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修建参观道路、600平方米的展示厅、停车场和防护栏等工程。
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专题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六部分组成:前言主题雕塑、遗址概况、遗址幻影沙盘、勘探现场复原、文物精品展、观众互动。通过珍贵的文物标本、丰富的考古文献和照片,利用遗址复原沙盘、灯光图表,以及数字化信息地图、幻影成像、自动讲解系统、微信二维码扫描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和展示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的惠及于人民群众。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