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届艺术节今日拉帷
打磨艺术精品 抒写辽宁振兴华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2日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字体: 中 

  核心提示

  以文立心,以艺铸魂。多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同行、为人民抒写抒情,“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为辽宁文化振兴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出文艺繁荣的宏伟图景。

  在承载收获和希望的9月,艺术的光芒炽热地洒在滨城大连的土地上。代表全省专业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于9月12日至27日在这里举办,集中展示3年来全省艺术创作新成果。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站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间坐标,本届艺术节的举办更显意义非凡。

  是回望,更是启航;是终章,更是序曲。文艺辽军,正展猎猎雄风。

  匠心浇灌 “辽字号”重量级作品频出

  和谐宽松的创作环境、积极向上的艺术生态带来了辽宁艺术创作的春色满园,用匠心浇灌出的“辽字号”重量级作品在全国各种艺术活动中频频亮相,取得佳绩。

  话剧《无风地带》等5部大型作品和拉场戏《送兔》等2部小型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芭蕾舞剧《铁人》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其中的舞蹈《我们的田野》登上今年央视春晚。《关东女》等京剧、《沙海情》等评剧以及辽剧《龙凤镜》分别入选中国京剧节、评剧节、地方戏精粹展演。《双人升降软钢丝》等杂技节目获“金菊奖”……这些作品的高光时刻不仅展示出辽宁舞台艺术创作在题材、形式、表演等层面的守正创新,更体现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百花齐放、各家文艺院团的竞先意识。

  省文化和旅游厅引导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以艺术精品创作为核心任务,聚焦策划选题、剧本打磨、剧目排练、剧作演出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举办全省性重大艺术展演、组织异地交流演出、开设全省青年编剧骨干培训班、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等政策措施“组合拳”,全链条式扶持精品艺术生产,令全省艺术创作风清气正、绿意盎然。

  “三年来,我们每年都举办有30余部作品参加的全省性重大艺术展演活动,为各院团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示范和带动艺术创作。凡是举办的全省性展演、院团新作试演、外省优秀剧目来沈演出等,都向全省各地文旅系统及相关文艺院团发函邀请其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提升艺术鉴赏力和创作力,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创作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发展处原处长、一级调研员高立军介绍。

  此外,积极组织异地交流演出,也成为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之一。以往展演活动多集中于沈阳,各院团也基本局限在本地演出,去外市很少,离开辽宁就更少了。针对这些现实情况,省文化和旅游厅对举办的相关展演,安排异地演出,并协调各市作品“走出去”,扩大院团间的交流,让作品在走市场的过程中不断打磨、提升。

  为弥补艺术创作资金的不足,我省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目前累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超亿元,居全国前列。辽宁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等8个项目获基金资助,总额2000余万元。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天算》等9个项目获得基金资助,总额1500余万元。

  招招务实 独有戏曲剧种焕发新活力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艺术品格的集中体现。挖掘传统文化、推动戏曲繁荣,也是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剧团是剧目创演的主体,也是戏曲非遗保护的主体,没有剧团的壮大,就没有戏曲艺术的繁荣。省文化和旅游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深入全省各戏曲剧团调研,指导和帮助剧团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瓦房店辽剧团配备演出剧场,铁岭县艺术团搬迁新址,越来越多的地方剧团有场地可演,越来越多的地方戏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滋养。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凌源影调戏、铁岭秧歌戏等我省独有的戏曲剧种得以传承发展,活跃在城乡的各个文艺舞台,余音嘹亮。

  从两年一届的地方戏曲小戏展演到设立戏曲名家工作室,从举办新春戏曲晚会到“全剧种全辽班”组团赴新疆交流演出,从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独有剧种剧目创作到组织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正因为脚踏实地实施了辽宁地方戏曲扶持工程,我省传统戏曲才焕发出时代新活力,地域风格、剧种特性更加鲜明,传统戏曲得以传承弘扬。

  把握导向 本土故事获得创新讲述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置身这一历史方位,辽宁文艺工作者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把握时代命题,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在继承与创新的融通中进行不竭的艺术创作。

  按照三年一届省艺术节的安排,省直和各地院团提早谋划,以高涨的热情积极创作。2022年,我省实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确定40部重点选题作品。专家团观摩首演作品后即进行研讨,从主旨升华、演员表现、剧情设计、舞美服装等方面全方位予以细致指导,全省整体艺术创作质量稳步提升。

  本届艺术节众多参评参演作品自觉聚焦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挖掘辽宁“六地”等红色文化资源,讲好辽宁振兴故事,热忱描述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话剧《天算》、歌剧《邓世昌》、杂技剧《先声》、舞台思政剧《光荣·梦想》、音乐剧《不朽》等都是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的力作。话剧《西征》编剧孙浩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李敏焕在日记中记载的真实经历,构建了作品的坚实骨架,丰盈了作品的血肉。这些真实生动的细节,让我深刻地理解他们、感受他们。”

  剧目遴选专家组成员、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认为,本届艺术节作品中值得期待的探索和创新在于:一是戏剧体裁的拓展,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英雄悲剧,譬如歌剧《邓世昌》、话剧《千金寨》《西征》都以悲壮的基调,体现了鲜明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更具震撼力量和深刻的启发意义;二是戏剧样式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话剧《千金寨》中,导演舞台时空的设计和运用极具创意感,如此设计与调度,拓宽了舞台时空,有利于叙事,更有利于演员在变幻的时空中刻画人物性格。

  从本土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真正深入生活搞创作,并发展多种多样的风格,是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创作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红色题材、民族题材等作品,都要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立足于对当前人们精神需求有指导意义,也就是要有现实性。宏大主题并非都要靠宏大叙事来展现,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普通人生活的变迁也在折射时代巨变。将于本届艺术节上亮相的话剧《老酒馆》、海城喇叭戏《玉石沟》、凌源影调戏《百合芬芳》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老酒馆》以大连好汉街为背景,以老酒馆为核心,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切入,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叙事篇章。其以一种全新的故事语境和艺术范式,将“后闯关东时代”的小人物大情怀,立体化地搬上话剧舞台,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本届艺术节除剧目演出主体活动外,还增加了旅游、非遗、美术等方面的活动,唱一出“艺术搭台、文旅融合”的大戏。参评剧目均按要求演出至少10场,竞逐第六届辽宁文华奖。

  这一方舞台,正铺展开斑斓的时代画卷,奏响为人民放歌的艺术华章。(记者 吴丹)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