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溪明山区文物普查队在四普工作中新发现了一批系统反映本溪近现代城市发展历程的水利、水务遗产,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本次普查的突出亮点。其中,明山净水厂、紫金净水厂和本溪第一水源地三处文物尤为具有代表性。
明山净水厂坐落于明山区西北部,此次被确认为本溪地区最早的城市基础净水设施。该厂始建于1939年,1941年竣工投产,它的建成开启了本溪城市供水的现代化进程。初期,明山净水厂规模较小,仅一座主楼,日净水量仅为1.25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水厂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平流沉淀池、双向过滤池及清水池等配套净化设施,使日净化能力跃升至8万立方米。进入21世纪,水厂再次进行设备更新,日处理水能力进一步提升至10万吨,持续为本溪市民提供优质水源。明山净水厂不仅是一座功能性建筑,更是本溪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工业遗产价值。
紫金净水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本溪市区新建的第一座净水厂,占地面积达50000平方米,其规模和设计在当时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本溪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对保障当时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用水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官水厂是本溪第一水源地。该水源地于2000年在太子河畔动工兴建,2003年正式投产,一度成为本溪市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唯一水源地。它的建成是本溪市为提升水源质量、保障饮水安全而迈出的关键一步。普查队员在现场看到,厂区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当时国内先进的提水设备。2018年,“引观入本”工程顺利通水,老官水厂转为备用水源地,它作为21世纪初本溪城市用水品质提升关键历程的见证者,其厂区和设备为研究新时期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本溪市明山区这批水利遗产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系统完整地展现了本溪近现代供水事业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本溪这座重工业城市百年间为保障工业生产、改善民生福祉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让这些沉默的工业建筑“开口说话”,彰显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
明山净水厂净化车间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