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跑出文旅经济“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打印

字体: 中 

  秋阳正好,一列银色高铁在辽东山野间疾驰。车窗外,交替闪过层林尽染的山峦与遍地金黄的待收农田;车厢内,满是欢声笑语的旅客正翻阅攻略,讨论着即将探访的赫图阿拉城或长白山天池。这条新贯通的钢铁动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活沿线积蕴已久的文旅热土。

  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简称“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已经一个多月。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它不仅是辽吉两省首条高铁环线,更标志着东北高铁网正式完成“O”状闭环。对于辽宁而言,这更是交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沈白高铁通车,辽宁自此迈入“市市通高铁”的新时代。

  沈白高铁的开通,补齐了辽宁高铁网络最后一块关键拼图。线路北端与敦白高铁贯通,在敦化地区衔接长珲高铁;南端融入沈阳枢纽,与京哈、秦沈、沈大、沈丹高铁无缝对接。最终,它与京哈、长珲、敦白高铁共同构成一条高效的闭环高铁环线,为资源流动打通了快速通道。

  “以前从沈阳去抚顺,需要坐一个小时的普速列车,或者乘客车,路上耽搁不少时间。”在抚顺工作的沈阳商人郑先生说。如今,这段旅程已缩短至20分钟左右,为两地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

  在这场交通能级的整体跃迁中,抚顺作为此前辽宁唯一未通高铁的重要城市,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沈白高铁正式开通,是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标志着抚顺真正迈入了高铁时代。”抚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永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借好这股东风,抚顺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同步推进了一系列市政配套工程。经过3年紧张施工,国道202线抚顺城区段改移、长春街铁路道口平改立、五道沟岭隧道等过去“想干而没条件干”的项目相继完工。这些工程不仅打通了长期交通堵点、重构了城市路网,更一举串联起6个产业园区和16个景区,真正实现了“路通、业通、景通、心通”。

  高铁带来的不只是便利。“沈白高铁的开通,为抚顺的振兴注入了关键动能。”抚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淑杰说,高铁一方面串联起西露天矿、赫图阿拉城等资源,形成了一条“文旅黄金线”,吸引八方游客,推动旅游发展;另一方面,抚顺凭借“零换乘”综合枢纽,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加速了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为城市转型带来了新机遇。

  沈白高铁让抚顺等沿线城市迅速从旅游“冷线”变为消费“热点”。国庆长假主要线路售票情况,直观反映了高铁对沿线文旅产业的引爆效应。开通运营以来,铁路部门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4列。其中,旅客发送量最大的新建车站通化站,日均发送旅客达3000人次。一个月以来,该线路已安全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

  时空格局的巨变,重塑了东北旅游的版图。如今,从沈阳至长白山最快仅需1小时53分,从北京朝阳站至长白山站最快4小时33分可达,这意味着长白山景区正式接入京津冀“半日经济圈”。以往需要周密计划的长线游,如今已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沈阳故宫出发,沈白高铁一线串联抚顺雷锋纪念馆、赫图阿拉城和通化高句丽遗址,直至长白山天池,将沿线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绘就了一条贯穿辽吉的“文旅金线”。

  为进一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自11月1日起,对沈白高铁段50余趟动车组列车票价实行优化调整,最低四折的动态折扣优惠,为旅客提供更实惠、更多样的出行选择。

  与此同时,沿线各车站也深挖地方文化特色,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抚顺站以“雷锋精神”为主题打造文化车站,不仅设有“雷锋服务台”,还配备了大量免费充电桩、温馨母婴室等便民设施,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温暖舒心。

  沈白高铁带来的红利正在持续释放。随着“快进慢游”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这条钢铁“快车道”正成为推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加速器”。飞驰的列车,已然驶上一条文旅融合、区域协同的振兴新路。(记者葛鑫 通讯员崔竹韵)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