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抗美援朝研究中心):“娘子军”为传承红色文化奔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打印

字体: 中 

  鸭绿江畔,英华山上。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女性占职工总数的2/3以上。她们通过社教创新、思政赋能、党课铸魂、学术深耕和传播“破圈”等工作,让历史的丰碑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在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征程中书写巾帼华章。

  “在这狭小的阵地上,火力密度高达平均每秒落弹6发,从这盒夹杂着许多弹片的碎石粉末中,可见上甘岭战役的残酷……”3月3日,春寒料峭中,丹东市的中小学生迎来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女性讲解员,像往年的新学期一样进入校园,以“见文物·传星火·启新程”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教学+互动式讲解+移动式展览”三位一体的模式,为学生带来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故事。当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举起,历史的温度在问答中悄然传递。

  自2020年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来,纪念馆女职工团队累计接待观众700余万人次,完成讲解3.7万场,开展“开学第一课”“铭记伟大胜利”等主题活动200余场。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报告厅,4名讲解员在舞台上讲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光辉事迹,背后的LED大屏幕上志愿军踏着浮桥跨过鸭绿江、上甘岭激战等历史画面逐一播放,伴随着讲解员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缓柔和的声音,台下听众为之动容。这是抗美援朝纪念馆创作的情景互动式党课《丰碑》的宣讲现场。

  “情景互动式党课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好像抗美援朝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学习了《丰碑》这堂党课后,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车宁说。

  近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相继推出《丰碑》等情景互动式课程、《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等综合性课程、《松骨峰上的钢与气》等现场教学课程。这些精品课程走出纪念馆,在多地进行巡讲,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作为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按照“大学讲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中学讲抗美援朝历史、小学讲抗美援朝故事”的工作思路,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近20所高校(院)、43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为广大师生的研学实践提供便利。

  暮色浸染英华山,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室的灯光亮起,工作人员正在挖掘、整理抗美援朝历史。近年来,孙景坤的一等功证书、黄继光母亲的书信等数百件珍贵文物入馆,为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在“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等省级重大课题攻关中,纪念馆的女性研究者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以细致、严谨、扎实的学风,出色地完成了省级重大课题攻关任务,通过口述史研究,抢救性记录了近百位老战士的战场记忆。从中宣部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丛书《抗美援朝精神》的编写工作,到应辽宁省委宣传部之邀,完成《红色辽宁》之“抗美援朝出征地”的编写工作,60余篇学术论文刊发于国内权威报刊。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抖音号发布的《英雄赞歌》系列短视频下,这条留言获赞30多万次。“我们不仅要守护历史的丰碑,更要搭建精神的桥梁,让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抗美援朝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静媛说。如今,这支红色“娘子军”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巾帼荣光。(记者葛鑫  通讯员陈微微)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