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份鞍钢档案再现火红岁月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2日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字体: 中 

  《钢铁意志》正在全国热映,这部以鞍钢发生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影片,真实再现了新中国钢铁人克服重重险阻,只用半年就生产出第一炉铁水的艰难历程。近日,鞍钢博物馆“一切为了新中国——解密鞍钢红色档案”特展也入选2022年度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个重点推介展榜单。一封封电报、一张张调令、一件件请示批示……展览选取了46份鞍钢珍藏的红色历史档案,还原鞍钢从1948年至1960年走过的十二载奋斗历程,成为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最好注释。

  一个“重奖” 劳动竞赛创出新纪录

  “他们在用钢铁欺负我们”“多出钢出好钢”“打过来多少发炮弹,我们加倍打回去!”电影《钢铁意志》中这些饱含感情的经典对白,再现了新中国钢铁工人迅速恢复生产、全力以赴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一幕幕动人情景。此次“一切为了新中国——解密鞍钢红色档案”特展,聚焦从1948年至1960年鞍钢十二载奋斗历程,分为恢复生产、 抗美援朝、“三大工程”、鞍钢宪法四部分。自恢复生产以来,鞍钢就担负起支持国防建设的重任,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展柜中展出一份1951年《为嘉奖创造新纪录并发奖金一千万以资鼓励由》的档案,就还原了鞍钢炼铁厂全体职工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开展生产竞赛的火热场面。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由于武器装备与敌人相差悬殊,作战困难重重,于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鞍钢职工积极响应,捐款购买了6架战斗机,取名“鞍钢号”,并组织了汽车队,还有240名优秀工人入朝参战。

  这份致炼铁厂的嘉奖令中写道:“你厂全体职工在抗美援朝当中,展开了爱国主义的生产竞赛运动,发挥了高度的劳动热情与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改进了操作方法,使六月份的生产任务提前完成,创造了产量与质量的新纪录。兹由公司经理基金项下,拨发奖金人民币一千万元及奖旗一面,以表祝贺之意,尚希你们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现有成绩,完成你们所提出的下半年工作指标,并发挥高度爱国热诚,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由此,鞍山钢铁公司奖励炼铁厂1000万元(旧币)及奖旗一面。

  鞍钢博物馆馆长车千里向记者介绍,当时鞍钢职工积极开展“创造新纪录”生产立功竞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创造出一个个新纪录,生产出一大批满足前线战争所需的优质钢、特种钢。

  三封电报 “一五”头号工程告捷

  在红色档案展柜中,还有3封1953年鞍钢向中央重工业部汇报的电报,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一是当年10月26日,关于无缝无负荷试运转完毕已竣工的电报;其二是11月25日,关于大型试车情况良好的电报;其三是12月8日,关于7号高炉工程进度情况的电报。

  这3封电报代表着鞍钢“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建设,它是我国“一五计划”中位列首席的头号工程:大型轧钢厂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根铁路用钢轨;无缝钢管厂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炼铁厂新建的7号高炉容积为918立方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高炉。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起,全国48个城市、70多个单位和76所大中专院校,陆续为鞍钢建设输送了7446名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

  一时间,鞍山这个原本沉寂的小城,成了火热的城市,鞍山火车站从早到晚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师、学生和工人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还有从全国各地抽调至鞍钢的550多名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被誉为“五百罗汉”,构成了当时领导鞍钢生产的骨干力量,为“三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鞍钢人上下一心、披荆斩棘,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记者 商越 谭硕)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