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共建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第004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厅办公室

宋立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共建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发展滨海旅游的优势

  (一)海洋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辽宁毗邻渤海和黄海,海洋空间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度2110公里,位居全国第五,海洋功能区划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共有海岛633个。滨海湿地资源丰富,120多万亩的碱蓬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海岸。我省是我国最北端的沿海省份,是东北唯一的陆海双重通道,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拥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依托环渤海、东北广阔的腹地市场,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辽宁具备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布局。

  (二)海洋文化内涵多样丰富

  在海洋资源中,海洋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为发展海洋旅游奠定了基础。一是爱国主义文化。中日甲午战争的起点大连市庄河花园口,中日甲午黄海大战爆发在黑岛镇黑岛村,“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在这里壮烈殉国。丹东大鹿岛、大东沟等海域是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号四艘战舰也沉在丹东这片海域。1949年,大连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1971年,新中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2012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二是海洋自然文化。随着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衍生出海洋自然生态保护、现代渔业、水产养殖、海鲜美食、滨海观光等多种文化。大连金石滩东部海岸浓缩着史前9亿年至3亿年的地球进化历史,拥有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地貌和沉积岩石、古生物化石,形成了海蚀岸、海蚀洞、海蚀柱。锦州笔架山景区隔海相望形如笔架,有“笔峰插海”之称。三是湿地生态文化。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7年成立以来,生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湿地保护、涉禽鸟类国际交流、生态科普、湿地景观等多种文化元素。盘锦市海岸线118公里,海滩上生长着碱蓬植物,每到夏秋时节,碱蓬草变成赤红色,这便是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红海滩”。四是温泉康养文化。丹东市拥有椅圈镇和北井子镇两个温泉核心板块,是世界最稀缺的海水温泉资源。葫芦岛市的兴城温泉资源丰富,形成了休闲养生与生态体验为一体的温泉康养文化。我省还有大连铭湖度假区、锦州市凌海东方华地城、营口市亿丰天沐温泉酒店、盘锦红海滩温泉酒店等一大批温泉项目。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以旅游规划为指引,统筹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2022年1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发展定位中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东北滨海旅游战略要地。在主要任务中将建设滨海沿边特色旅游带作为形成“多极一圈两带两区”的旅游强省新格局的重要一环。2023年3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滨海特色旅游带纳入东北地区“三圈两带”旅游板块加以重点打造。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旅游规划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发展都已成为辽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考量之一。同时,按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沿海六市在制定各自旅游规划时,已逐步破除界限思维,从沿海城市滨海旅游统筹发展的高度系统谋划滨海旅游资源开发。

  (二)以旅游线路为纽带,一体化宣推滨海旅游资源。辽宁在东北地区具有滨海旅游资源的唯一性优势,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沿海六市为整体,推出多样化旅游线路,对我省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一体化宣传推介,2021年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沿海六市开展“千里山海大美辽宁”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自驾游线路推广活动,此次活动重点推介全长1443公里,连接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6个城市的21个县区、100多个乡镇以及25个港口和多个旅游景区、沿海开发区的被称为国内最美的蓝色海岸线的辽宁滨海公路。活动中,6个城市纷纷推出多条精品自驾游线路,有效提升辽宁滨海旅游的品位、品牌和品质。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编制不同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时,也将滨海旅游资源作为重要宣推热点,2022年,精心编制的“春意萌生沿海而行”——探索神奇亲子之旅、“山行海宿浪漫丰景”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推送的辽宁滨海大道“海江宁远营在暖心”之旅成功入选。通过旅游线路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推广,我省滨海旅游热度不断升高。

  (三)以旅游产品为核心,布局旅游项目个性化开发。在建设滨海特色旅游带时,既要注重整体开发的协调性,也要挖掘各市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既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的旅游项目建设,也要开发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符合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各市间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开发新格局。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将对沿海六市的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化指导各市做好旅游产品开发工作。支持大连以优质海岛为基础,做好海岛旅游项目开发。丹东依托红色资源、边境风光,重点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和边境旅游产品。锦州壮大发展海上帆船运动项目,推动“滨海旅游+海上运动”融合发展。盘锦围绕湿地生态资源,巩固和放大红海滩廊道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探索“滨海旅游+生态旅游”新模式,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营口充分利用滨海和温泉资源优势,建设滨海温泉旅游产业核心区,推动“滨海旅游+温泉康养”融合发展。葫芦岛以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为重点,开发滨海旅游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旅游产品。鼓励各市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建特色滨海旅游产品体系,让游客在沿海六市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体验优质化的住宿环境,品味特色化美食,购得品质化的旅游商品。重点挖掘大连海参、丹东黄蚬子、锦州烧烤、盘锦河蟹等特色美食,打造“沿海食谱”,让更多游客爱上辽宁美食。

  (四)以旅游设施为基础,提升旅游整体化服务质量。鼓励各市对现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运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数字产品供给,创新智慧旅游运营模式,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2022年,评定大连金石滩景区、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丹东凤凰山景区、盘锦红海滩景区为首批省级智慧旅游景区。推动各市转变观念,跟上旅游发展新趋势,加快完成从传统观光型景区向文旅融合示范区转型,突出创新和消费,加大传统商业与文旅产业相融合,增加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重点指导各市做好休闲街区、休闲城市、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2022年,认定大连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认定大连盛唐岚山温泉智慧小镇、丹东新安街、盘锦广厦艺术街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指导大连海昌·东方水城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关注G331国道丹东段和G228国道滨海景观道建设情况。丹东市积极谋划推动鸭绿江沿边沿江公路建设,通过多方努力,2022年初将该项目纳入国家级相关规划,西江至振江段15.5公里已于2022年8月先期开工建设。葫芦岛重点做好G228国道与旅游景区连接的道路建设工作,实现G228国道与旅游景区的完全衔接。

  (五)以产业联盟为根本,建立共同发展协作机制。鼓励沿海六市按照国家和省里关于建设辽宁滨海旅游带的目标方向,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发展机制,自觉发力,共同推动滨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25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作推进会议在大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并现场签署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整合沿海文旅资源,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推广协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2023年4月19日,在大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沿海经济带5城市文旅局共同签署“黄渤两岸潮”辽宁沿海经济带文旅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在海洋开发、资源共享、策划公推、艺术共台、产品共创五大领域合作共赢。沿海六市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速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

  (六)以生态治理为手段,一体化打造魅力滨海旅游带。一是省级层面统一部署,出台相关政策。2022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六厅局联合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部署了实施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等六大项33项任务。2022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等八个省(中)直单位印发实施《深化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安排包括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共十项任务。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印发了《辽宁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13个美丽海湾建设目标要求。组织我省美丽海湾参加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选,2021年,我省大连金石滩美丽海湾荣获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23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九厅局向沿海各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海洋垃圾监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沿海六市齐心合力,统一部署防治措施。2022年2月,为协同做好海洋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工作,葫芦岛市与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五市充分协商,签订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海洋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加强联系,实现信息和资源互通。以“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指导,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深化渤海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六市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共同打造“魅力滨海”,守护“美丽滨海”。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打造中国最美北方滨海休闲旅游带。按照《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部署,积极推动沿海六市建立沿海经济带海洋海岛旅游协同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中国最美北方滨海休闲旅游带。支持大连开展邮轮游船产业研究,丰富邮轮旅游产品,有序推进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支持大连等滨海城市创新游艇业发展,建设一批适合大众消费的游艇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海上游辽宁”项目建设。丰富滨海公路自驾游休闲旅游产品和业态供给,建设贯通葫芦岛至丹东的滨海景观大道,形成滨海旅游发展轴线。提升服务品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与文化、交通深度融合,推动区域滨海旅游业全域统筹、海陆联动协同发展。

  二是创新线上文旅综合服务。加快建设全省智慧旅游平台,建立辽宁文旅大数据中心,构建综合管理、资讯服务、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体系,推进与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气象等数据共享,实现服务一张网、管理一盘棋、监测一张图,构建一网多端的辽宁旅游服务平台。支持沿海六市建立线上资源聚合共享机制,加快推动文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借助VR、AR技术,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更多市民游客可参与、可体验、可感受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和在线服务产品。引导推动艺术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积极开辟“云展览”“云旅游”“云阅读”等专题专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滨海旅游体验新场景,打造高品质在线文旅精品。

  三是促进区域协同宣传推介。搭建线上文旅宣传平台,共享线上宣传资源,联合开展线下宣传营销、互为目的地营销,扩大区域影响力。拓展、共享城市文旅线上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六城市新媒体平台搭建服务专区、话题页等。协调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场所、交通口岸播放旅游宣传片、摆放旅游宣传品,推进六城市间互为旅游目的地建设。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推进沿海六市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断优化旅游咨询、轮船、道路标识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向导、购物、住宿、餐饮、停车场、加油站、景点标识等服务功能,建立汽车租赁、自行车、游艇等交通工具租赁体系,方便游客沿海游览观光。推进辽宁沿海旅游网站建设,形成集旅游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咨询服务功能的多语言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五是继续深化滨海生态综合治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管,努力提升我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巩固生态一体化治理的成果,进一步强化环境信用保护,科学规划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加大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将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努力构建生态修复多元投入机制。

  六是推动组建辽宁滨海文旅产业联盟。继续做好景区一体化发展协调工作,推动成立辽宁滨海文旅产业联盟,推进“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建设一批海湾旅游消费集聚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岛旅游度假区,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旅行社、景区和度假区等文旅企业跨地区合作,联动开发文旅新品,充分利用北方滨海旅游资源,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海洋运动、海洋探险、滨海温泉、滨海湿地、海岛度假等业态,建设一批海滨温泉康养综合体、海上休闲运动基地、休闲海钓基地等。共同打造精品线路,开展区域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深化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游客门票互惠政策,共同做大做强区域旅游市场。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