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387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厅办公室

乌春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文旅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开发利用文旅资源

  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辽宁省政府实施《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出台《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深入开发利用文旅资源,持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积极推动桓仁五女山景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向国家推荐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其中,推荐乡村旅游重点村6家,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家,同时开展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评定工作,评定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8个,重点镇3个。推出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我省共有4条线路入选。

  (二)加强项目带动,谋划包装一批文旅项目

  按照《辽宁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支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特色种养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以上推进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工作任务。包括支持发展壮大帮扶产业,培育“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支持开展生产经营,劳动技能等培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谋划一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旅项目,目前,岫岩、清原、新宾等少数民族地区共有各类文旅项目投资34个,计划投资总额228亿元。

  (三)加强宣传推广,扩大乡村文旅品牌影响力

  举办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推出话剧《祖传秘方》《干字碑》等一批文艺“辽字号”精品,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鼓励和培养了一批民族文化人才,给当地游客带去良好体验感。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村的项目发展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典范。

  (四)加强文旅融合,扶持非遗项目传承保护

  依据《辽宁省支持乡村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扶持力度,深入发挥乡村旅游业在重点帮扶县中的作用,吸引城市居民到重点帮扶县及域内乡村进行旅游消费。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等工作中给予重点帮扶县支持,并在创建过程中组织专家给予指导。

  (五)加强学习培训,助力文旅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展“共助文旅 抗击疫情”主题公益培训、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训,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工作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以及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2200多人参加,参训人员的旅游专业素质、旅游服务能力和应对紧急事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互联网+民宿”。提升1000家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的规模和品位,打造20个特色民宿集群,建设20个“乡村+潮流”“乡村+研学”“乡村+疗愈”“乡村+文创”等新场景。鼓励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6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150个。朝阳市深入推进“文旅+乡村”,围绕15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农文旅新业态。深入推进“旅游+文物”,用好用活16家博物馆和纪念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研学游品牌,7月底前实现朝阳博物馆新馆开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喀左县打造博物馆小镇,指导喀左县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创新发展辽东绿色生态旅游示范区

  依托岫岩、凤城、宽甸、本溪、桓仁、抚顺、新宾、清原、西丰九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中药材资源和优质水资源,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开发“红色游”“冰雪游”“民俗游”“温泉游”“赏枫游”“旅居游”“地质游”等特色旅游业态,支持五女山、天桥沟等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指导支持建设2个国家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

  (三)培育壮大文旅消费客群

  持续开展“辽宁人游辽宁”活动,激活省内市场空间。夯实国内客源市场,加大重点客源地营销。加强跨省域协作,逐步构建起与大东北地区、京津冀环黄渤海区域、长三角、大湾区、大西南和大西北等客源市场的游客互换机制,定制推出差异化的中长途旅游线路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客源市场,推动入境旅游稳步恢复提升。深耕东北亚、东南亚及港澳台中短途国际客源市场,积极拓展欧美及拉美等远程国际客源市场。提升大连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支持沈阳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合作,鼓励支持辽宁话剧、芭蕾、交响、歌舞、杂技、非遗以及影视、图书、动漫等优秀文化品牌及产品走出去。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放大宣传效果,提升辽宁文旅品牌影响力。

  (四)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建成运行智慧旅游平台,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辽宁”。完善升级旅游道路和游客接驳体系,提升景区景点可进入的便利化水平,逐步构建起“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创新旅游厕所管理和运营模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在线旅游平台与辽宁进行深度合作,用平台力量逐步整合市场资源。

  (五)创新人才成长扶持政策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管理型旅游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外语人才等急需短缺人才,落实引、育、留、用相关政策。支持文旅产业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建立研学基地,建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外大学生“双创”教学实践基地,面向大学生开展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和专业孵化服务,培育优质创新创业项目。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