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加速推进我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8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韩东委员:

  您提出的《加速推进我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文旅行业的关注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着力扩大目标客群

  一是推动入境旅游发展。印发《辽宁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完善文旅场景入境游客便利化设施建设,促进全省入境旅游市场复苏发展。以沈阳、大连为入境旅游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民航包机”“邮轮旅游”等入境游产品,开通以大连为母港国际邮轮1艘、访问航次10个;开通丹东至韩国仁川周往返邮轮,打通入境旅游消费新通道。

  二是丰富推介活动。依托中央电视台、机场、高铁等播放辽宁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广告触达46.8亿人次,覆盖全国约3.8亿人次。拓展创新宣传渠道,以展会推介、快闪推介等各种方式,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及美、日、韩、法等国家,加强辽宁文旅资源宣传推广。

  二、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一是精心谋划旅游线路。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县域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魅力辽东·山海有情”生态旅游线路入选全国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2条线路入选国家“乡村有古建”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欢乐冰雪·辽宁冬韵”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山海传奇G228环渤海自驾之路”等20条线路入选全国旅游精品线路。“阜新黄家沟温泉滑雪之旅”,成功入选2024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培育文体旅融合发展动能。着力推出“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系列活动,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博物馆热”成为辽宁文旅新名片,2024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3985.6万人次,文创产品收入1.47亿元。2024年全省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50场次,吸引观众85.4万人次,收入达5.51亿元。联合平台企业开展辽宁惠民观影活动,带动票房5441万元,补贴人次143.3万人。组织开展“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等国际级别冰雪赛事8项,“辽宁省第五届全民冰雪运动会”、“百万市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等群众性冰雪赛事40项,覆盖人群超过200万人次,让赛事“流量”变成消费“增量”。

  三是推动文旅品牌建设。沈阳喜获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十大夜游热门城市”。大连市长海县长山群岛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沈阳、大连、营口三市入选“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至7家。阜新市彰武县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获评全国5C级营地。大连市金石滩鲁能温泉获评“中国五星级温泉”,我省“中国五星级温泉”增至11家,位居全国第一。东港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和庄河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分别上榜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和发展潜力100强榜单。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冰山慧谷、EX机器人未来科技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奏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融合发展绚丽新篇章》案例入选2024全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2025年,丹东市振兴区安东老街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三、丰富旅游发展新业态

  一是推动研学旅游发展。清永陵推出青少年研学游产品,入选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研学精品课程。挖掘雷锋历史,展示雷锋城历史文脉,以雷锋纪念馆为核心,丰富和扩大雷锋主题活动,开发研学旅游课程。打造抗美援朝、东北抗联、甲午战争、新时期改革创新四大红色主题旅游集群,科学编制和推出精品线路。加强抗美援朝红色培训教学基地、主题宾馆建设,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精品产品。

  二是推动工业旅游发展。沈阳市夏季游推出25条主题线路,依托沈飞航空博览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等工业旅游资源,精心策划以工厂生产和企业文化展示为主的“工业文化体验游”;依托1905文化创意园、红梅文创园等,举办大型工业主题展览活动,鼓励创新融入工业主题元素的现代化艺术设计,增加3D工业主题涂鸦时尚元素,精心策划了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工业文化观光游”。成功培育了1905文创园、红梅文创园、奉天工场、奉天记忆、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等由老旧工业遗存改造的景区景点和文创产业园。沈飞航空博览园、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沈阳铁路陈列馆等景区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精品线路。

  三是全力开发红色旅游。全省各市充分挖掘本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本溪市推出“重走抗联路和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等红色遗产文化游、“东北抗日联军和抗联遗址”等抗联文化游等系列主题的旅游线路;丹东市打造抗美援朝、东北抗联、甲午战争、新时期改革创新四大红色主题旅游集群,推出第二批红色旅游打卡地、“民主人士登陆地”打卡地;大连市精心设计推出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35个红色资源点,在“行游大连”小程序上上线发布,在地铁1号线、2号线西安路站街区导向图增设“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导示标识,对8个红色资源点加装二维码,方便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

  四是挖掘冰雪温泉旅游资源。依托辽宁温泉独特优势,推出“温泉+冰雪”旅游新模式,重点打造温泉康养、温泉旅居、温泉度假、温泉亲子游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我省温泉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开展“花式过冬 嗨游辽宁”冬季主题系列活动,省市联动打造“大众冰雪 欢乐辽宁”冰雪温泉体验品牌,推出温泉体验季、米其林美食消费、灯会大集等多种冬季文旅消费新玩法。大连市通过与冰雪温泉企业研讨、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把脉问诊,编制白皮书策划案,谋划打造东沟、铭湖、安波3个冰雪温泉村镇;鼓励企业对标国家标准,对硬件设施和日常服务进行提质升级,培育金石滩鲁能创建国家5星级温泉酒店。

  四、加强文体旅宣传推广工作

  与中央、省级等各媒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文旅宣传选题,全年召开7次新闻发布会,各类媒体刊发新闻报道2000余篇(条),重要综合稿件300余篇(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构建全媒体宣推矩阵,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网站和新媒体充分发挥政务平台优势,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主题,刊发稿件7300余篇,同比增长60%。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抖音号等多次登榜全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榜单前10,海外新媒体矩阵稳居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榜单前5,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我省优质文旅资源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组织编发四季“游辽宁”宝典、《一图游辽宁》《游辽宁便览》等手册,推出《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辽宁四季旅游等宣传片,全方位吸引游客来辽。

  五、统筹区域文旅发展

  充分发挥沈大两个城市的带动作用,创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联盟和沿海经济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沈阳市落实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书记市长联席会议暨专项推进组会议部署,会同都市圈各市(区),勠力同心,握指成拳,精准施策,形成合力,从“品牌形象共建、旅游线路互联、文旅节会互动、营销推广互宣”等方面合作,全面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圈内市民游起来、圈外游客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激活沈阳都市圈旅游市场,提高沈阳都市圈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合作进程铿锵,效果显著。大连市充分发挥“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影响力,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不断完善“统筹资源、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四项工作机制,抓实项目产品、市场服务、城市营销三条工作主线,带动沿海经济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