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发展低空经济,让CITY FLY推动辽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116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刘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低空经济,让CITY FLY推动辽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低空旅游发展沿革
2021年3月,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了完善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动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中也回应,将推动低空旅游发展,支持文旅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构建低空旅游网络的措施。
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其中,包括横店“航空+影视+旅游”交旅融合、江西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交旅融合和张掖丹霞景区低空旅游等4个航空旅游案例分别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案例名单,标志着我国低空旅游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长沙等十余个城市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支持10家以上低空经济研发制造领军企业落地,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地区。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供给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资助。
我省各市也抢抓低空经济市场先机,聚焦全产业链加紧布局。沈阳市编制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大连制定并印发了《大连市推动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和《大连市关于高质量培育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实施意见》,朝阳市编制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整体谋划通航产业发展,提出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将通航产业培育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低空经济在我省文旅领域应用情况
低空旅游体验场景。2019年,在沈阳法库县通航基地成立东北首个跳伞营地,跳伞高度已由最初的3000米以下,增加到现在的4000米以下;辽宁爱飞客公司在沈阳稻梦空间附近获批低空观光飞行空域,实现了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沈北新区在稻梦空间附近积极打造长1000米、宽16米临时野外起降场,采用固定翼飞机、旋翼机等飞行器开展体验飞行活动;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引进的金石滩快乐海岸滑翔伞和热气球项目,于2024年五一期间起正式运营,以其新颖、独特的海滨旅游体验,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低空观光游览场景。沈阳法库县依托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研发生产的锐翔水上电动飞机,开通财湖至卧龙湖等周边地区水域的低空旅游航线,打造低空旅游场景示范项目,目前正在设计飞机起落需要的码头和临时起降点等,同时与库伦机场积极对接,开通财湖至库伦的旅游航线;大连长海县短途低空观光游览项目通过引进水陆两用轻型运动飞机,主要用于开展由陆地起飞海上环游的低空飞行体验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用于空中摄影、水上搜救等。
其他低空文旅场景。沈阳沈北新区引进了低空观光行业头部企业,充分利用沈北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低空观光、eVTOL体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运动训练、系留式热气球、动力伞飞行等文旅体验场景;大连瓦房店将军石旅游度假区开展鸿鹄低空飞行体验及飞行驾照培训,接待以飞行体验为主的游客5000余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是航空大省,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以“2厂3所”为代表的航空领域国家队。我省始终高度重视低空经济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支持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目前,我省低空旅游正在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发展低空旅游具备一定优势。沈阳等地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旅游热度暴增;大连等地拥有丰富的海岸线、海岛和山地资源,拥有较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朝阳等地气候优越,空域广阔,中国民航大学在朝阳设有飞行学院,设施完备,保障成熟。针对您所提建议,提出以下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快完善促进低空旅游制度保障
目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我省加强上下沟通衔接,推动建立低空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倡导因地制宜、安全健康有序发展低空经济。2024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交通厅印发了《辽宁省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丰富旅游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空中游览、航拍摄影、飞行培训、研学教育、航空运动、航空会展、飞行表演、私人飞行、航空文化交流等低空消费项目,研究开辟低空旅游线路和观光圈建设。探索举办大型航空体育和无人飞行器等赛事活动,支持建设航空运动体验基地和航空飞行营地,拓展低空文体旅游经济业态”。2024年推动成立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搭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协调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政策研究、产业协作和关键技术攻关。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省发展改革委做牵头单位,筹备成立省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培育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低空领域技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挥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作用,提升低空经济领域产业协作、科技创新、政策咨询服务能力。
(二)加强低空产业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省推动组建航空装备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支撑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组织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无人机动力系统、任务载荷、电动通航飞机、低空飞行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持续突破。构建省航空装备重点实验室群,集聚优势创新力量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互动。建设航空航天轻量化精密清洁铸造、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等中试基地平台,促进低空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下一步,将发挥辽宁航空制造业优势打造低空飞行器研制基地,持续推进低空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低空飞行器整机研发。依托601所、606所、自动化所、沈航大学等头部单位,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军用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制进程,实现系列化谱系化发展。瞄准低空市场需求,积极布局研发兆瓦级氢涡轮通勤飞机、货运无人机(吨级以上大载重)以及eVTOL等整机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二是推进优势产品产业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整机研发优势,加强制造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加快推进军用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新能源电动飞机、货运无人机、混电推进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强全产业链招商,加大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对接力度,通过定向招引补链强链,不断提升辽宁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沈阳建设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其中:以沈北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中大型军用和工业级无人机,打造国内一流的整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航空复材、行业应用、产业孵化、国际交流、教育培训、运维服务等多元化发展的无人机产业基地;以法库通航基地为核心,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能源飞机研发制造,无人机动力系统研制、试验试飞、适航审定、航空文旅、教育培训、运营服务、会展经济并重的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支持大连发展通航飞机、工业级无人机产业集群,提升本溪、营口、盘锦、朝阳、阜新等地区提升低空运营能力。
四是加强无人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目标,加强行业配合,积极推进无人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建设,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政府补贴培训为有益补充,大规模、高质量开展上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切实提高无人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五是加强无人机从业人员的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大力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强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不断提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化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无人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水平。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由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无人机相关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进一步加强无人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更好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人才难题。
六是加快、加强轻型飞机、直升机、动力滑翔伞、热气球、三角翼等航空运动项目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和推广普及,将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落地落实。
(三)促进低空产业链完善多样
一是科技赋能低空产业链延伸发展。抓好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推动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作用。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组织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动航空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产品研制,引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省航空装备重点实验室群作用,强化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相关中试基地能力,搭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做好辽宁省通用机场建设规划的落地实施。《辽宁省通用机场建设规划》给我省航空运动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为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等方面赋予新使命,结合机场布局,加快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旅游度假区,加强具有特色、功能齐全的航空飞行营地的建设。在目前我省9个航空运动飞行营地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全面普及。
三是引导开发多样低空旅游业态产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依托我省山海旅游资源和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探索开发包括直升机观光游、热气球观光游、滑翔伞体验游等低空观光游项目;包括飞行培训、飞行模拟体验等低空飞行体验与培训项目;包括空中婚礼和庆典、空中摄影服务等定制化航拍航摄活动项目;包括空中与地面结合的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探险与户外低空运动项目;包括低空飞行展示和无人机表演等特色项目,构建“低空+文旅”新业态。
四是引导开发低空旅游线路。结合我省自然资源,规划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低空游览线路。鼓励跨区域低空游。支持大连市依托长山群岛,打造“跨海岛短途游空中巴士项目”,鼓励空中交通与快捷旅行相结合,开展岛屿间空中短途游客运输以及跳岛游,打造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涵盖城市、海岛、山区等多地的特色低空旅游线路产品。
五是开展一系列航空运动活动。如:举办第十九届辽宁省滑翔伞锦标赛、辽宁省航空科技运动锦标赛等系列赛事;开展航空科技进校园工作,打造5所国家级、5所省级校园航空营地。通过这些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和航空运动爱好者参与到航空运动中来,对航空运动器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激发和促进辽宁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有机结合市场推广与安全监管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大力宣传低空文旅的特色旅游方式,吸引年轻群体体验打卡,让更多人了解低空旅游的魅力;依托各媒体资源、国际国内大型旅游展会、低空旅游博览会等平台加强宣传,提升我省低空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低空经济文旅目的地。
二是支持各地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平台、航空公司、旅行社合作,策划推出景区景点低空旅游套餐和定制服务,吸引高端市场的游客群体。
三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航空运动的推广普及工作。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到航空运动中来,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文体旅融合产业链,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助力航空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
四是推动建立低空经济协调推进机制。统筹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做好应急预案,同时结合宣传工作普及安全知识,确保旅客放心游玩。
最后,再次对您为低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今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实现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也欢迎您随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