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第060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公共服务处

刘长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继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任务,协同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加快推动我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繁荣发展,按照您的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各地高质量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辽宁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全省各地加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自2017年起,省财政投入资金1.74亿元扶持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05家、文化馆101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55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923家,街道综合文化站432家);全省11865个行政区划村中有11166个村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其中面积达到90平方米标准的9972个;新修建村文化广场2280个,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广场”目标。2024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增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起草编制的重要一年。下一步,将在“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重点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内容列入我省“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建设标准,优化功能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配合省人大做好立法调研,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调研论证工作,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提供法制保障,有效促进地方文化资源持续巩固和繁荣发展。

  二、加强改革创新,打造辽宁特色文化品牌。一是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聚焦“优质”“直达”两个关键词,做好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推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使用到位。推进改革创新,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结合实际,加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力度,打造具有地域文化风貌和现代内涵,集阅读、文艺活动、社交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新空间,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整合全省群众文化、专业艺术、非遗传承、文博展览等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坚持科技赋能,实施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图书资源汇集和使用推广,让更好的图书资源直达基层。继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三下乡、群星奖获奖作品下基层等活动,创新开展“四季村晚”展演活动,系统打造基层文化品牌,保障文化生命力持续性发展。三是加速推进基层文体旅资源整合。聚焦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创新推出一批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文体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盘活资源,文化赋能,丰富内涵,形成文体旅核心吸引物。广泛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拉动县域文旅消费,兴业富民,持续扩大辽宁文化品牌影响力。

  三、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以职称评审改革为抓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者干事创业激励机制。依托省文化和旅游干部培训基地,加大基层文化骨干和馆办团队培训力度,提升、优化培训师资和培训内容。积极组织基层文化部门干部及团队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阵地培训活动,提升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旅游、文化能人遴选活动,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发展,讲好辽宁文化故事。

  感谢您对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