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成立辽宁省研学协会的建议》 (第0561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科技教育处
于乃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辽宁省研学协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筹备成立辽宁省研学旅游协会
202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建立研学旅游协调推动工作机制,筹备成立辽宁省研学旅游协会。以省研学旅游协会成立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研学旅游市场行为,引导研学旅游适应市场需求,推动研学旅游良性互动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领,丰富品牌培育
坚持规划引领。以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为目标,适时组织编制全省研学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推动研学旅游产品空间合理布局,促进研学旅游产品优化升级,强化政策保障措施等,助力研学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加快品牌培育。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我省工业、农业、文化、科技等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出一批工业游、红色游、科技游等研学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推出一批包括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等在内的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动研学游产品系列化、品牌化,做好研学旅游产品线路发布,推动研学游融合发展等工作。
三、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能级,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
红色旅游景区是研学游产品的重要形态,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景区在研学游中的作用,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红色经典景区体系。持续打造革命旧址遗址、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工业文化遗产六大系列红色旅游景区,不断完善“英雄丰碑”“工业先驱”“雷锋精神”“走向未来”四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面推进12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形成响亮红色旅游品牌。积极培育和发展12个主题红色旅游景区,努力建设成为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服务水准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全面反映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推广东北抗联、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工业遗产、新时代精神教育红色品牌。
二是全面融入区域旅游产业链。顺应研学游和大众旅游需求,将市级以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纳入城市精品旅游线路。鼓励推进地方红色主题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创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博物馆与景区建设有机融合。搭建红色旅游景区与旅游企业合作平台,鼓励博物馆与旅行社等企业、机构共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节事节庆、夏令营和科普研学活动。
三是创新开发利用深度体验产品。充分利用景区红色资源和现有条件,开发学生喜爱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和深度参与性、互动性项目,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及场馆运用数字全息、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 (MR)、影像现实 (CR)等技术,建立红色革命遗址线上展馆,开设红色文化VR体验厅、革命历史人物厅、红色文化旅游厅、红色文艺展示厅等网络展厅,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
四、规范研学标准,提升研学质量
规范研学旅行的标准和流程,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提供不同的研学旅行产品。一是根据研学旅行主题,结合研学线路,适时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二是宜制作并提供与学习阶段和旅行目的地内容相关的研学旅行产品说明书、研学手册。三是确保研学旅行产品的可行性、安全性。
推进研学产品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对产品内容、实施情况、研学旅行指导师能力、实施效果、安全措施、后勤保障及研学旅行产品趣味性、研学旅行指导师亲和力、活动组织效果等进行评价。对研学旅行活动中各方面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明确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培训、优化产品设计、完善服务要素和运行环节等措施,持续改进研学旅行服务质量。
五、强化研学旅行安全管理
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制定相应的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方案,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安全职责及其岗位职责。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安排安全管理人员随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研学旅行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包括应急处理办法、救护演练等。对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行前、行中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安全防控教育知识读本、召开行前说明会、及时进行安全提示与警示等。应制定系统、科学、可行、规范、有效的应急管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