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文化为引领 靠“软实力”打造文旅产业“高品质”》(第046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30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田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文化为引领 靠“软实力”打造文旅产业“高品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省文旅事业发展的关注,《以文化为引领 靠“软实力”打造文旅产业“高品质”》的提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对于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具有参考价值。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高起点推进全省文体旅融合发展,2023年,召开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提炼“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新的旅游宣传口号,积极打造辽宁文旅新形象。2024年,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辽宁省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领导小组),将文旅大会升级为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5月25日,2024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在大连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总结成绩、明确任务、部署工作,动员全省上下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旅游强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我省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辽宁省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支撑。设立1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2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推出“辽宁文企贷”优惠信贷产品,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财政激励、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打造服务质量好、满意度高的文旅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护航。
三是明确发展目标。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明确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用好自然生态资源,抓住承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有利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旅游强省。
四是推进红色基因库建设,推进红色文旅发展。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抗美援朝纪念馆被中宣部认定为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得到中宣部红色基因库建设项目资助经费支持。制定《辽宁省革命文物遗迹保护工程实施计划》,系统梳理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组织开展学习体验、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行动计划。《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提出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等主题,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印发《深化“六地”学习研究宣传和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制作20集系列融媒体纪实片《故事里的红色辽宁》、拍摄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持续叫响“六地”红色文化品牌。大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引导人们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力量、勇毅前行。
五是深挖非遗文化软实力。2023年,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公布17家非遗工坊为辽宁省非遗工坊,覆盖沈阳、大连等12个地区,涵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三大项目门类,在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传统节日,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辽宁非遗“走出去”,组织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参加其它省区非遗展演交流活动,加深工作交流互鉴,进一步展示辽宁非遗保护成果,推广非遗特色产品。从2015年,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几年来累计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惠民活动1600余场(次)。印发了《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七项重点任务推进我省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
结合田伟委员提出的建议,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红色经典景区体系,打造“六地”红色文化品牌。持续打造革命旧址遗址、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工业文化遗产六大系列红色旅游景区,不断完善“英雄丰碑”“工业先驱”“雷锋精神”“走向未来”四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水平,拓展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开发销售,全面融入区域旅游产业链。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国内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东北地区红色旅游首选地。围绕“六地”召开系列理论研讨会,加强选题研究策划,发挥省社科规划基金、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牵动作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重点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二是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省级非遗馆建设,筹备建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建立辽宁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荐目录。采取“非遗+景区”的创新模式,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鼓励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支持在景区、旅游度假村、旅游休闲街区等区域设立非遗产品销售专区,举办“非遗购物街”“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支持非遗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镇,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同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辽海情韵”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培育知名辽宁非遗品牌。
三是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大力宣传我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洽谈会等会展平台,加大对全省各地红色、非遗等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大力推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制作文旅宣传片、招商手册、文创产品等,多渠道宣传我省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创新宣传形式,抢抓宣传热点,做好包装设计,提高我省红色“六地”和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