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推动我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526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王继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我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培育陶瓷文化品牌
规范和引导我省陶瓷文化类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健康发展,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复核及申报工作。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葫芦岛南票天赐紫砂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园区内有紫砂企业、作坊及商铺100余家,自2012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八届紫陶文化艺术节。自2008年以来,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和省、市的高度关注,被列入全国“百城万亿”增长计划重点培育项目、辽宁省九大轻工产业之一、辽宁省紫砂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和朝阳市十大旅游文化产业之一,喀左县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方紫陶之都”。紫陶文化旅游产业园2015年作为龙源湖景区的一部分被授予4A级景区。
2.葫芦岛南票天赐紫砂陶业有限公司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葫芦岛市南票紫砂文化周活动;2020年成功举办南票紫砂节;2020年“三羊开泰”紫砂壶获得二0二0年“辽宁匠心”荣誉称号;2023年“亚明四方”紫砂壶参展省级博览会荣膺金奖。
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联系服务机制,为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并依法在企业培育、人才培养、资源对接、项目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陶土资源储备丰富
我省陶土储备资源比较丰富。2007-2018年,原省国土资源厅投入资金1127万元,实施陶瓷土矿地质勘查项目9个,提交推断资源量13147.37万吨,目前为储备资源。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辽宁省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辽政办〔2020〕46号)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陶瓷土矿属市级发证权限的矿产,由市级财政出资勘查。
(三)深化陶瓷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项目,重点支持相关专业加强研究、改革和建设,引导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通过举办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为我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积极宣传推广陶瓷文化特色产品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等,积极推广以沈阳法库陶艺、辽阳冮官窑陶瓷雕塑、朝阳喀左紫砂壶等工艺美术产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组织陶瓷电商品牌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活动,拓展市场渠道。推动跨境电商直播与我省陶瓷电商品牌合作,借助网红的影响力帮助品牌提升销量。依托我省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挖掘和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陶瓷电商品牌。为我省陶瓷电商品牌与知名电商平台搭建对接合作渠道,帮助品牌提升在电商平台的竞争力和销售能力。鼓励陶瓷电商品牌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消费者,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
(二)强化陶瓷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工作
在现有陶瓷文化产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基础上,持续加大陶瓷文化产业类园区基地的培育创建工作。引导陶瓷文化企业更加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挖掘地域特色、突出文化特色、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增强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对区域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鼓励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在资金、土地、项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强化对陶瓷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建设发展环境。组织陶瓷文化企业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展览活动,宣传优质产品、企业和品牌,助力我省文化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组织省内特色工艺美术制品所在地区参加辽宁省消费品工业“三品”优质县和特色镇培育工作。
(三)加强陶瓷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按需精准引才,开展陶瓷文化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征集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精选重点单位岗位面向社会发布,指导各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二是建立陶瓷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发布机制,每年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促进人才精准培养引进,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完善人才政策、高校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陶瓷文化企业申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鼓励实施“新八级工”制度,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并落实相关待遇,促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持续保障陶瓷产业人才供给
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人才贯通一体化培养,支持在中小学校开展陶瓷文化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陶瓷文化相关专业,增加我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供给。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依托各类人才培养平台,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新开发区、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推动协同育人,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造跨学科高水平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