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统筹资源 汇聚合力 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文旅一体化发展》(第023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郑向东委员:

  提出的《统筹资源 汇聚合力 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文旅一体化发展》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辽宁东绿色经济区文旅一体化发展取得成效

  (一)加强规划引领,注重协调发展

  《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辽东绿色生态旅游区。依托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中药资源和优质水资源,依法依规发展生态旅游,持续推进“冰雪游”“民俗游”“温泉游”“枫叶游”“红色游”等特色旅游开发,打造山地休闲度假旅居新高地。冰雪经济发展方面,规划了全省冰雪经济“双核引领、一带串联、三区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对“辽东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引领区”进行了重点规划布局。

  (二)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推进融合发展

  有效整合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历史遗址遗迹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本溪市已基本建立起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具有本溪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和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园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成红色旅游景区和单位22家,红色旅游品牌单位7家;累计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余条,其中,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西征会议遗址等4处红色资源成功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丹东市形成了以凤城市大部、宽甸县北部山区东北抗联和宽甸县南部鸭绿江沿线抗美援朝为两大核心红色旅游板块。同时,开发了满家寨、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等旅游项目,打造了东北首台满族风情歌舞大戏“八旗山水谣”,拥有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相关的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余项。

  (三)培育体育特色品牌,助力文体旅一体发展

  植入多元业态,加强支持培育。抚顺清原红河峡谷漂流被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丹东天桥沟旅游度假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辽宁宽甸天桥沟滑雪场旅游度假地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新宾满族地秧歌项目入选2023年全国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抚顺红河峡谷漂流和巴图鲁越野项目入选2023年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四)精心策划冰雪活动,塑造冰雪特色品牌

  通过举办各项经典赛事活动,充分彰显辽东绿色经济区浓厚冰雪运动氛围,促进冰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打造冰雪特色品牌。丹东市多次承办省大众滑雪系列赛总决赛、青少年高山滑雪锦标赛等专业赛事,有力推动了冰雪产业发展。天桥沟滑雪场先后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本溪市已连续十六届成功承办辽宁省全民冬泳比赛;连续多年举办辽宁省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众滑雪比赛、大众滑冰比赛;本溪市举办本溪市首届雪合战比赛,近5000人参与活动,央视直播平台对比赛进行了专题直播。

  (五)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文旅电商平台建设

  辽东绿色经济区重点推进丹东电商平台发展,已经成功建成本地综合线上平台线上丹东,该平台是一个“数实”结合的垂直细分类同城地域性电商平台,以同城品类电商为基础,结合核心微点码技术,让线上丹东的产品生产可记录,来源可追溯,为本地产品提供完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信息化入口,打造地域品牌标识。丹东市目前已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个,实现县域全覆盖;省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18个,其中省级8个;省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1个。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以文化为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铸魂

  围绕重要景点景区、名胜古迹、遗址遗存等,深入挖掘整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广,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纳入旅游线路设计、展示陈列、讲解体验等环节。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旅游商品营销相结合,推出有温度、有特色、有热度的文旅产品,打造独具辽宁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

  (二)以体育牵引助力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

  以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契机,鼓励省内现有滑雪场完善场地,升级和扩展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冰雪运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培育一批冰雪旅游主题景区、滑雪旅游度假地,推进冰雪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大众冰雪旅游最佳体验地。围绕综合性赛事及单项赛事,支持引入高端设计团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做精做优富含地域文化元素的纪念品、文创产品等,打造爆款IP,用“体育赛事热”带动“文化创意热”。

  (三)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和体育发展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优化产品供给,创新体验场景,丰富特色业态,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深度开发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推动省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四)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文体旅电商一体化发展

  推广辽东绿色经济区各市充分借鉴线上丹东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大数据指导企业更好的经营、孵化微小企业,为创业投资者做数据参考。通过打折、同城团购,同城电视直播购物,让客户线上看得见,线下摸得着,放低价格,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在线上消费可获得线下多家店铺的消费券,带动线下店铺的连锁消费与复购消费,并结合旅游对外地用户形成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消费体验。

  (五)激发文旅体消费活力

  促进“商业+文体旅”融合发展,鼓励承办会展、商务、美食节、消费季等活动,积极拓展文体旅消费新空间,培育文体旅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打造现代旅游消费集散地。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城市文化体育优势,打造高吸引力的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培育假日旅游新产品,举办文体旅消费季。发展文体旅消费“夜经济”,培育一批常态化、特色化的夜间文体旅体验项目,促进“夜游、夜购、夜演、夜娱、夜宵、夜读、夜展”等夜间消费。

  (六)提升文体旅品牌影响力

  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主题文化名片、体育赛事品牌和旅游品牌。提升构建节庆会展品牌体系,推进重大节庆活动提档升级,扩大影响力。做大文体旅节庆品牌。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统筹重点品牌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辽东绿色经济区文化、体育、旅游影响力,打造落地广告、线上展示、社会宣传与文创产品四位一体的宣传矩阵。突出“四季”特色,强化区域协调,围绕康养旅居、红色记忆、生态避暑、长城古道、赏冰乐雪、城市文化等主题,推出四季特色线路。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6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