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发展都市旅游的建议》(第006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王春雨委员:

  提出的《关于发展都市旅游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我省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取得成效

  (一)以品牌创建引领都市旅游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24年初,全省11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的评审复核。2023年底,全省1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72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评审复核。二是持续发力旅游产业国家级品牌创建。2024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国家5A级景区正式揭牌。目前,全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增至7个。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创新打造文旅融合品牌。2023年,沈阳市沈河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沈阳市1905文化创意园、大连市冰山慧谷、营口市辽河老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二)构建都市旅游合作推广体系

  持续深化沿海经济带城市之间的旅游产业合作。2023年,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六市联合签订了《“环渤海岸潮”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推广计划》,在共同联合打造中国最美北方滨海休闲旅游带、创新在线文旅综合服务、促进区域协同宣传推介、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平台、组建辽宁滨海文旅产业联盟等方面,打破地域瓶颈壁垒,整合沿海文旅资源,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实现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推广协同。

  (三)创新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借助体育赛事平台载体实现文体旅融合发展,发挥“体育+”效应,多维度叫响“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教育、研学等业态融合起来。丹东市举办丹东鸭绿江马拉松赛、丹东徒步大会、中国·丹东体育舞蹈公开赛、丹东鸭绿江击剑公开赛、丹东首届网球公开赛等赛事,不断积聚都市旅游人气。锦州相继举办2023全国帆板锦标赛和2023全国帆船冠军赛、2024国际冰上帆船巡回赛(锦州站)暨锦州冰上帆船公开赛等国家级、省级帆船帆板赛事,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四项赛。营口市举办2023年营口・鲅鱼圈马拉松赛、第四届“德曼杯”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50余场,极大丰富了市民休闲娱乐生活。

  (四)推进城市夜间文旅集聚区建设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部署,全面开展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暨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活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指导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五一”假期等重点时段开展惠民消费活动,繁荣都市旅游市场。坚持文化赋能古建筑,推动营口市辽河老街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商业业态提质升级,突出河海文化和开埠历史,在保留传统老字号品牌的基础上,增加特色小吃、文玩、手工艺品、非遗等多品类产品,引进京剧、评剧、皮影戏、武术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非遗项目和文艺演出、乐队演出等专场活动,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街区。

  (五)打造沿海六市旅游市场一体化

  做足沿海开放大文章,统筹沿海六城市都市旅游深化合作、强强联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建设,精心筹划、积极落实,加强旅游交流,共促城市发展。辽宁沿海六市各城市的A级景区对其余五市的旅行社都参照给予本市旅行社的政策实施门票优惠,消除地区间的差异,共同做大都市旅游市场。目前,沿海六市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已经引导所有119家A级景区参与互惠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市场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贸、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和“‘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体验旅行”和“乡约辽宁”“海上游辽宁”“游购辽宁”品牌项目。二是推动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紧密围绕国家和省区域重大战略以及重点城市群等,进一步推动关联文化旅游带(走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辽宁节点、段落建设。三是以筹办“十五冬”为契机,引导文化体育场所完善旅游休闲服务功能,合理设置旅游接待设施,指导加强省级、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和演艺经济,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五是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利用辽宁智慧文旅平台推介辽宁文旅资源,讲好辽宁故事。

  (二)加强旅游品牌建设

  一是立足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进国家品牌梯队培育,在已经通过国家景评入库的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础上,加强指导,严格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创建对象提质升级。二是拓展海洋旅游,深入挖掘海洋海岛旅游资源,提升海岸海岛风貌。加强邮轮、游艇码头,滨海度假营地,运动船艇码头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沿海经济带风景廊道建设。依托沿海港、岸、岛、景等资源,启动“海上游辽宁”旅游线路策划。三是提升乡村旅游,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培育创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四是推动冰雪经济,助推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产业全链条发展,致力打造全国大众冰雪温泉体验IP。

  (三)抓好全媒体宣传

  一是打造全新辽宁文旅宣传新媒体平台矩阵,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口号,形成辽宁文旅宣传强势。二是持续在中央电视台投放辽宁旅游宣传广告视频,《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时间段和《新闻联播》前时段播出,用好“品牌强国工程”载体,充分宣传展示辽宁历史文化、四季美景、风土人情等优质文旅资源,提升辽宁文旅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重点展会,大力宣传推广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最新成果,建立与各地深度合作的平台渠道,提升辽宁文旅对外宣推水平。四是拍摄制作各类旅游专题宣传片,精心编制文旅资源宣传品,面向境内外旅行商及游人广泛宣推辽宁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四)发展都市旅游新业态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群众文体旅活动,促进都市旅游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持续开发推出健步走、自行车、山地户外运动、传统武术等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以体育赛事带动人气聚集,开发户外露营、夜间集市、冰雪温泉等文体旅消费新场景。

  (五)强化文旅市场整治

  深入构建优质文体旅市场监管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开展文旅市场秩序和安全整治。重点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黑社黑导”欺客宰客等违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不合理涨价等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6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