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强化我省长城文旅品牌宣介工作的提案》(第0229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资源开发处
刘为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我省长城文旅品牌宣介工作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刘委员对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的关注和帮助。省文化和旅游厅非常赞成刘为民委员提出的长城文旅品牌宣传推介、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和展示、文化带动作用发挥、长城价值研究和阐释、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建议。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总体规模大、价值高、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景观组合好、展示利用潜力大等特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首批世界遗产。长城沿线分布有种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在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使长城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得到了妥善保护,为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工作。成立了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11月审议通过并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我省将强化顶层设计,重点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打造以明长城为主体的“万里长城”文化旅游专线,辽宁段展示线东起虎山长城,西至九门口长城,包含6个核心展示园、35条集中展示带和100个特色展示点。计划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全面建成,并与相邻省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实现全域融合。
一、提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知名度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一是2021年12月,辽宁丹东举办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起到有力宣传作用。二是2023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再次走进辽宁,业界人士齐聚葫芦岛,交流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做法,分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经验。这次活动也成为辽宁展示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三是推出长城文化宣传作品、举办一系列长城文化活动、打造一批“长城文化特色展示点”,如配合央视拍摄大型纪录片《长城之歌》、出版《长城文化在辽宁》系列图书,推出《龟山段明长城考古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拍摄《筑梦长城·辽宁篇》《长城,屹立在辽宁》宣传片,举办“长城脚下话非遗群众艺术活动”“点亮九门口长城”系列活动等。厅机关网站开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专题栏目。在全国,首开地域长城网上宣传,充分展示长城文化。四是我省积极策划宣传推广主题特色旅游线路。策划推广的7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5条线路入选长城主题精品线路;辽宁“龙文化”研学旅游主题游径中长城景点是重要节点。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现已开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栏,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并且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文化报、学习强国、辽宁日报、辽沈晚报,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及两微等报道辽宁长城的相关文章,多渠道多角度传播我省长城知识。值得关注的是,辽宁以长城文化遗产廊道为载体,串联和衔接相邻的河北、内蒙古长城资源,设计长城文旅专线;举办“大美长城——长城(辽宁段)风光摄影图片展”,生动呈现万里长城之美;积极打造“到本溪看长城”文旅品牌和精品旅游项目、线路等。2023年提升旅游公路230公里。
(二)按照您的建议,下一步重点推进工作
将持续依托虎山长城、九门口水上长城等代表性长城文化资源,与长城沿线地市重点中学和省内重点高校合作建设长城文化实践研学基地,与学生课程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走进学校更走进长城,多渠道、多角度传播长城知识,开展长城文化知识进校园、设计长城文化产品、有奖竞猜等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推进建设14个长城展示点向公众开放,全方位展示传播辽宁长城特色文化。将推进落实丹东市与嘉峪关市签订的长城文化发展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东西端长城对话,筑牢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承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开发旅游路线,游览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开展长城文化、文物修缮技术交流与合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提升我省长城文旅品牌吸引力,为促进长城文化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推进长城数字工程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为长城本体后续保护和文旅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形成较为详细的学术研究矩阵,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沿线市正积极开展相关长城数字再现工程项目:省文物局正在对我省长城点段的四有材料进行完善,打造相关的资源数据库;锦州市实施的广宁古城北镇庙数字化保护项目,现已经基本完成控制测量、整体环境测绘、本体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虚拟建模与数字媒体制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60度全景虚拟漫游等工作;沈阳市城址类遗址三维勘察项目也已开展,对现存较好的23处城址类遗址进行三维数据测绘并进行相关状况分析,利用三维数据测绘,数字化保存历史遗址资料的工作正有序展开。我省在省内13个长城沿线市及省考古博物馆内建设了长城特色展示点,有部分城市也完成了建设和布展,这其中也包含了相关的数字再现工程。
(二)按照您的建议,下一步重点推进工作
在重点建设项目中:规范绥中长城九门口博物馆运行,完善展陈展示。推进丹东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多元展示体系,重现万里长城东起点标杆项目。丹东宽甸六堡展示馆也已进入内部装修和设计展品布展阶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利用航拍、3D、虚拟仿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我省长城历史文化价值传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打造长城实景数字博物馆,使游客利用数字装备即可完成线上或线下游览,增强对我省长城文化的深度体验。
三、打造我省长城文旅品牌特色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直鼓励相关院团在长城题材方面的创作,并和丹东、葫芦岛市相关负责同志远赴山西省阳泉市现场体验沉浸式长城人文类演艺项目《遇见娘子关》。2023年6月,由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丹东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辽望长城行大道”主题书法美术摄影展在丹东市美术馆举行,提升长城系列文创作品创作能力。
(二)按照您的建议,下一步重点推进工作
下一步,重点推进艺术创作。扶持长城题材的舞台艺术、地方戏曲等文艺创作,推进长城群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结合辽宁日报、北京日报,组织“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报道活动,向全球讲好辽宁故事、长城故事。
雄关漫道,长城史诗。长城精神早已融入辽宁人民的精气神,宣传展示传承长城文化,是每一个辽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全省经济形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安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得更美、更长、更亮。让长城文化走进群众心中、走进学生课堂、走进百姓生活。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