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新时代我省蓝色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01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9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厅办公室
简俊委员:
您和肖仲明院长提出的《关于新时代我省蓝色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和肖仲明院长对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海洋空间资源丰富
辽宁毗邻渤海和黄海,海洋空间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度2110公里,位居全国第五,海洋功能区划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共有海岛633个。滨海湿地资源丰富,120多万亩的碱蓬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海岸。我省是我国最北端的沿海省份,是东北唯一的陆海双重通道,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拥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依托环渤海、东北广阔的腹地市场,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辽宁具备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布局。
(二)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旅游内涵
在海洋资源中,海洋文化资源精彩而厚重,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为发展海洋旅游奠定了基础。一是弘扬海洋爱国主义文化。中日甲午战争的起点大连市庄河花园口,中日甲午黄海大战爆发在黑岛镇黑岛村,“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在这里壮烈殉国。丹东大鹿岛、大东沟等海域是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号四艘战舰也沉在丹东这片海域。1949年,大连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海军学校;1971年,新中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2012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二是丰富海洋文化。随着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衍生出海洋自然生态保护、现代渔业、水产养殖、海鲜美食、滨海观光等多种文化。大连金石滩东部海岸浓缩着史前9亿年至3亿年的地球进化历史,拥有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地貌和沉积岩石、古生物化石,形成了海蚀岸、海蚀洞、海蚀柱。锦州笔架山景区隔海相望形如笔架,有“笔峰插海”之称。三是湿地生态文化。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7年成立以来,生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湿地保护、涉禽鸟类国际交流、生态科普、湿地景观等多种文化元素。盘锦市海岸线118公里,海滩上生长着碱蓬植物,每到夏秋时节,碱蓬草变成赤红色,这便是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红海滩”。四是海洋温泉康养文化。丹东市拥有椅圈镇和北井子镇两个温泉核心板块,是世界最稀缺的海水温泉资源。葫芦岛市的兴城温泉资源丰富,形成了休闲养生与生态体验为一体的温泉康养文化。我省还有大连铭湖度假区、锦州市凌海东方华地城、营口市奕丰天沐温泉酒店、盘锦红海滩温泉酒店等一大批温泉项目。
(三)开展海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近几年,我省沿海六市精心筹划、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稳步提升。大连市每年举办的大连赏槐会、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博览会等引起世界瞩目。大连还拥有独具特色的滨城海洋节庆活动,如长海国际钓鱼节、北海渔民节、龙王塘海灯节、大连金石滩国际沙滩文化节等,使旅游的海洋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丹东举办的“鸟语花香游东港”文化旅游节作为省政府确定保留的节庆活动,现已举办15届,具有较高的市场品牌价值,连续6年由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朝闻天下》进行直播报道,东港海鲜美食文化多次在央视《远方的家》、《味道》等栏目进行录播。葫芦岛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国际沙滩•泳装博览会、辽宁省避暑纳凉节、菩提文化节、梨花节和葫芦文化节。
(四)深化海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滨海、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优势,积极组织沿海六市融入辽宁省沿海旅游带,以大连为龙头协同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各市,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和大东北的滨海旅游经济带。一是围绕滨海文化、海战文化、健康养生等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大连邮轮经济港城一体建设项目、丹东北黄海温泉小镇、锦州东方华地城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意提炼旅游“符号”,实现文旅产业“双向”延展。二是深入挖掘海洋渔家民俗、海神文化、海鲜美食、赶海垂钓等乡土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打造海岛古朴渔村、海边渔家精品民宿馆等原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三是推动“居旅融合、景城融合”全域化发展,构建旅游产业与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共促、共建、共享新格局,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海洋文化产业顶层设计
《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依托海洋特色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改善滨海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加快智慧赋能,创新“海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开发海洋美食消费、海洋研学、文化创意、海洋生态观光体验、邮轮游艇、海上运动、避暑旅居、休闲度假康养等高附加值特色文旅产品。加强海岛资源禀赋及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推进海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突出旅游区海洋文化特色。《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建设东北滨海旅游战略要地。充分发挥辽宁在东北地区滨海旅游资源的唯一性优势,高标准建设大连国际邮轮客运中心,打造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黄金海岸旅游休闲度假带,为推进东北旅游大循环大协作发挥独特作用。
(二)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带
以大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切入点,积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和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知名海岛避暑旅游度假区,建设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世界级消费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浪漫海湾名城”。融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以大连为龙头,充分利用沿海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避暑旅居、滨海休闲、海岛度假、沿海湿地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海洋服务业态。深入推进辽宁滨海文化旅游开发开放,释放陆海联运效能,扩大文旅市场腹地范围,文化和旅游集散功能广泛覆盖“环渤海”、东北亚地区。
(三)推动海洋文化和旅游产品迭代更新
创新开发海洋文化旅游新产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利用产品创新高地。一是精心打造金石滩、鲅鱼圈、东戴河等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高品质滨海度假酒店集群。二是推进长山群岛等海岛资源整体开发,打造海岛旅游度假胜地。三是高水准建设大连世界海湾名城,支持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滨海度假城市建设。四是完善邮轮旅游产业链和供应链,推进大连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增加国际邮轮航线和国内短程邮轮航线。五是支持游艇旅游改革创新试点,建设一批公共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和水上运动中心。六是加快滨海渔村、渔港、渔场旅游化改造,培育“微度假”轻奢海宿。
(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推进沿海六市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断优化旅游咨询、轮船、道路标识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向导、购物、住宿、餐饮、停车场、加油站、景点标识等服务功能,建立汽车租赁、自行车、游艇等交通工具租赁体系,方便游客沿海游览观光。推进辽宁沿海旅游网站建设,形成集旅游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咨询服务功能的多语言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