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我省寒地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第0014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办公室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寒地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冰雪经济产业发展的关注。文化和旅游厅根据贵单位的提案建议,就下一步如何推动我省冰雪产业经济发展,答复如下: 

  一、辽宁省发展冰雪经济的优越条件 

  辽宁省发展冰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充分依托良好的气候、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冰雪资源潜力,加快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培育冰雪旅游市场,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1.冰雪旅游资源丰富。辽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冬季时间长,白天气温一般在-5℃-15℃之间,既不严寒,又有别于南方罕见风雪,是我国开发大众冰雪旅游项目的最佳区域。尤其是,辽宁东部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形高低起伏,坡缓林密。冬季冰雪补给充足,雪质松软厚实,可以将冰雪运动、休闲与文化旅游、民俗旅游、购物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冬季旅游组合品牌。 

  2.冰雪气候条件适宜。辽宁有开展冰雪旅游的气候条件。辽宁冬季严寒漫长,一般有6-7个月,降雪期一般起始于10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结束。各地的积雪天数从15天至100天不等,冬季白天气温一般在5℃—-15℃之间,既与黑龙江、吉林的冷冬相区别,又与南方形成强烈反差,既有银装素裹的景致,又无刺骨的严寒,是冬季户外运动和开发冰雪旅游项目的最佳区域。 

  3.区位市场优势显著。辽宁地处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两大区域,覆盖了包括沈阳、大连在内的14个城市,辐射以北京、天津、唐山、长春、哈尔滨在内的多个大型客源城市,客源市场涵盖了京、津、冀、蒙、黑、吉在内的众多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 

  4.处在优化升级的关键期。当前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处在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产品缺乏地域特色,更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少有本土化思路;配套设施落后,突出表现在住宿接待设施、水电等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各种配套设施和娱乐性项目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开发深度不足,内容缺乏创新,科技含量较低,文化内涵不突出,精品较少;对近程客源市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对辽宁本省和北京客源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加明显。 

  二、冰雪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我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整体来看,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资源利用逐步呈现出体系化、产业化,并在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当地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资源也逐步由“冷”转“热”,以冰雪旅游在带动当地冰雪产业发展、冰雪运动普及、承载区域滑雪人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的支柱。随着近年来东北各市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根据携程组团游和自由行数据,前往“雪乡”海林和“亚布力”尚志的游客基本全来自于11月至来年4月,而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也占到了全年旅游的62%。同时,这几大目的地也是我省中高端滑雪人群主要流失去向。冰雪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2.旅游高峰期相对集中。季节因素影响明显,每年11月后,辽宁省冰雪旅游正式开启,一直持续到来年4月,通过旅行社组团、自助游等方式,以观光的形式体验冰雪。在为期六个月的冰雪主题游中,在1-2月是冰雪游客的出行高峰。通过携程预订数据发现,我省冰雪旅游的出行高峰出现在1-2月,两个月出行人数占期间总出行人数54%。 

  3.出行方式多种以自驾为主。在线上预订冰雪旅游产品仍然占主流,占比达到了69%。但是今年线下渠道增长迅猛,游客通过线下门店中预订冰雪旅游产品的比例大大提高,已经占比达到了31%。自由行,自驾游比例逐年攀升。据数据显示,我省应倾向性的加强相关对于自驾游方面的基础性建设,使更多的游客来到辽宁后体验更加方便,得到更好的服务,促进复购率。 

  4.冰雪旅游主力以中青年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冰雪旅游的游客中80后、90后占比最高达到了26%,年轻人是出行主力。00后以23%的占比位居其次,开始爱上冰雪旅游。应为该年龄段的主体人群量身定制相关的文旅资源融合性产品与服务,加强与主要客流人群的粘性。 

  我省冰雪产业来说,总体上虽然稳中有升,但相对其他冰雪强省我们的进度略显缓慢,缺少规模性、龙头性、综合性,有着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大部分仍处于小规模化,单一化,同质化等产业末端型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滑雪场地档次不高。其中,全省75%的滑雪场为城市近郊休闲型,设施相对简单,只有初级滑雪道,且规模有限,设施相对陈旧,通常建设在旅游景区或城市近郊,对于带动初级滑雪者群体有较大作用。但这也形成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优质群体保有量不高,高端群体大量流失等问题的体现。 

  2.滑雪场地投入不足。我省滑雪场馆设施需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冰雪产品的不断创新及其与传统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才能够夹缝中求生存,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冰雪产业与文化,这样才能将滑雪运动深度融入到冰雪旅游体系中来。 

  3.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辽宁省数量上有30多家滑雪场馆,但任何一家都不具备能够在全国产业市场中具代表性的明星级品牌,作为我省冰雪产业的龙头性企业,无法有效建立品牌效应,这也是盈利模式单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4.冰雪运营方式不新。冰雪场地其运营方面未能形成商业综合体的形式,仍处于看天吃饭的原始状态。新项目的开设应通过与商业区、购物中心的结合,以及我省其他优质优势旅游资源的结合比如配套温泉项目,为大众提供日常的休闲、娱乐和培训服务,最终形成链条式消费,告别单打独斗的初级经营模式。同时,缺少行业规范与管理,微小型产业末端化企业单一的以低价求生存的经营模式对整个产业产生极为负面的消极影响。 

  5.新冠疫情冲击不断。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省旅游企业中冰雪企业是受损失的重灾区。2020年3月份统计,全省有78家冰雪企业,合计损失金额达到5.7亿元。损失过千万元的冰雪企业就有17家,占受损金额总数的38.8%,平均每家冰雪企业减少收入750万元。2019-2020和2020-2021连续两年的冰雪季我省冰雪产业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冰雪企业被迫处于关停和维持经营状态,企业收入锐减。 

  三、统筹推进冰雪经济发展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经济发展,协调各方“一盘棋”发展冰雪旅游,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统筹,协同推进冰雪旅游发展。 

  1.出台行业发展政策扶持冰雪产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2019年9月省文旅厅联合省直14部门印发实施《关于推进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冰雪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条,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年增长率不低于15%。2021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文件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切入点,不仅涵盖了冰雪运动所包含的竞技冰雪、群众冰雪、青少年冰雪、冰雪产业、冰雪设施建设等领域,而且从政策设计和贯彻落实两个层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各项任务和具体要求。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以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北方最暖冰雪休闲旅游地”。同时参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起草我省冰雪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从发展冰雪旅游的角度,凝聚共识,寻求支持。目前文件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2.疫情后及时纾困冰雪企业。2020年,为帮扶旅游企业渡过经营困境,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制定了《省级帮扶企业专项基金用于旅游企业纾困帮扶的实施方案》,省政府拨付3880万元纾困资金,扶持40家受损严重规上冰雪企业;组织银行机构与冰雪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对省内重点冰雪旅游企业进行了着重支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旅游企业帮扶有关事宜的通知》,4月1日,财政厅组织省文旅厅及交通厅、商务厅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将资金尽快拨付到企业,要求各市文旅部门要明确资金分配原则标准,构建公平公正营商环境;切实用好财政帮扶资金,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抢抓机遇提振文旅消费,助推全面、全方位振兴。通过纾困资金为冰雪市场主体抵抗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冰雪产业的发展。 

  3.加大冰雪赛事产业规模。近年来,省政府通过与北京、河北知名冰雪企业合作,按照承办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标准,在沈阳规划建设“辽宁省冰上训练基地”,在抚顺规划建设“辽宁省雪上训练基地”。其中,聚隆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浑河源森林公园境内,地处北纬41.58°的山地区域,是世界公认的“山地度假黄金带”。度假区整体规划占地1000万平方米,打造以冰雪旅游体验和四季度假小镇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度假区内拥有国际赛事级高山滑雪场、北美风情商业小镇、国际度假酒店群、水上竞技项目训练湖、山地竞技项目训练场、各类林间特色酒店群、山顶云端酒店等7大区域涵盖30多个度假娱乐体验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为5年,规划雪道24条,总长30公里,落差480米,配备9条索道、6条魔毯,目前一期已投资5.5亿元人民币,建设完成50万平米10条初、中、高级优质雪道及北美风情商业街,商业街将与国内一线户外运动品牌、国际餐饮品牌等合作,为游客打造国际品质商业街区。还有一期酒店群5栋,可承载游客近千人。本溪花溪沐云山滑雪场,一期工程投资9.2亿元,已于2018年底投入运营,已经成为集滑雪、戏雪、赏雪及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滑雪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有效地拉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 

  4.深耕冰雪旅游文化内涵。按照国清书记“把冰雪旅游同少数民族文旅资源结合起来”的批示精神,我们积极在雪场周围厚植文化基因,促进冰雪旅游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有效融合。2021年,春节期间,为体现我省特色,重点围绕少数民族特色非遗项目,推出10个与“年文化”相关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进入景区、雪场等开展年俗活动。其中,抚顺市“满族祭祖习俗”、“满族放路灯习俗”、朝阳市“民间社火”、“喀左天成观庙会”、“辽西朱碌科黄河阵”等项目受到网友的点赞好评,浏览量达百万。2020年我省设立辽东(抚顺)和燕北边塞(朝阳)两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扶持保护区内蒙古族元夕跑冰、乌兰河项敖包节、支冰车子,闯爬犁、骑单腿驴子、滑脚灵子、滑靰鞡滑子、打冰尜、支冰排等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嬉冰项目,为当地冰雪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5.加大冰雪产业宣传力度。坚持以“发现辽宁之美 感受辽宁之好 我在辽宁等你”旅游口号为引领,以“激情冰雪、浪漫温泉、相约辽宁”为主题,持续打造“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辽宁冬季旅游品牌,持续培育品牌影响力。组织全省开展冬季旅游推广活动。重点联合沈阳、大连、抚顺、葫芦岛等城市共同举办辽宁冬季旅游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形成多点启动、全省覆盖的合力,掀起全省冬季旅游热潮。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15秒宣传片辽宁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在北京首都机场、火车站及地铁等媒体平台投放辽宁整体形象推广广告。在中国旅游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推出辽宁冬季旅游宣传专版;依托沈铁高铁列车电视载体,投放辽宁冬季旅游宣传片;与新浪、网易、抖音、头条网络媒体合作,集中开展辽宁冬季旅游品牌网络推广活动。联合省广播电视局、省商务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开展第三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短视频大赛活动。省体育局还创新召开了“2020辽宁省冰雪运动与体育旅游线上推介会”。大会通过线上斯迈夫十大新媒体矩阵同步直播,发挥辽宁省冰雪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推动辽宁省“十四五”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紧紧依托辽宁适合发展冰雪运动的地域优势,深入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大力拓展冰雪培训市场,设计征集好宣传口号,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将辽宁打造成全国初学者的冰天雪地乐园。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冰雪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 

  四、推动冰雪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发展冰雪经济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提高冰雪旅游空间布局和较为完善的冰雪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需要创建一批高品质的冰雪旅游度假区、冰雪旅游度假小镇和基地,达到冰雪旅游对经济“内循环”的带动效应。 

  (一)新建一批高品质冰雪度假小镇 

  重点打造以抚顺、本溪、丹东等我省东部山区为基础的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度假小镇,以冰雪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托,旅游度假为主要目的旅游方式,使旅客达到探索、挑战、健身、娱乐等目的的冰雪旅游方式,逐步做大做强冰雪产业链条,向观光、温泉、餐饮、住宿、康养、文化等产业辐射,做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推出多种多样的冰雪观光产品,使冰雪旅游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主要依托具有400米以上落差的山体资源,重点策划开发抚顺聚隆、岗山等滑雪度假小镇。目前工作的重点在于破解度假小镇用地问题,通过调整规划在山脚下解决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度假区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 

  (二)升级一批冰雪温泉度假区 

  要大力发展“冰雪+温泉”休闲娱乐度假集聚带,在鞍山、营口、本溪地区,依托当地的重点温泉开发项目构建相对应的“滑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实现综合效应,使冰雪产品进一步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确保相关产业实现有效融合,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升级一批冰雪温泉为度假区。 

  1.需要完善配套设施的项目:大连铭湖、本溪花溪沐、丹东天桥沟、营口红溪谷、抚顺丰远热高、锦州东方华地城、阜新宝地斯帕、葫芦岛葫芦古镇等冰雪温泉度假区,要增加综合配套,打造冰雪康养度假品牌。 

  2.需要增加开发度假功能的项目:沈阳棋盘山、东北亚、怪坡、辽阳弓长岭、营口何家沟、丹东五龙背等滑雪场,要开发度假功能,协调度假区建设需要的土地指标,增加度假新项目新业态的开发。 

  3.需要增加冰雪业态的项目:鞍山汤岗子、朝阳浴龙谷、丹东宗御城等温泉度假区对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温泉度假区,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冰雪和文化休闲业态,打造冰雪康养度假知名品牌。 

  (三)打造一批特色冰雪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旅游载体功能,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冰雪文化主题游产品,策划推广冬季冰雪文化主题游精品线路,培育冰雪文化主题休闲利用目的地。 

  1.组织冰雪研学产品。配合配合教育体育等相关部门,开发冰雪研学游产品,建设冰雪研学游基地。通过建设一批“冰雪+研学”教育基地,提倡举办冰雪冬令营,继续坚持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活动,诠释和实践冰雪精神和冰雪文化,培养我省青少年“战严寒斗冰雪”精神品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培育本地潜在的冰雪旅游客源。 

  2.打造红色冰雪产品。配合体育群体组织开展群众冬季冰雪运动增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意识。特别是要深挖东北抗联文化和遗址,支持有条件的东部山区旅游景区和景点,打造“穿林海 跨雪原”的体验场景,策划精品利用线路,通过“重走抗联路 全民上冰雪”活动,让游客体验冰雪中的抗联路线,将红色教育旅游与冰雪文化体验充分融合,打造独具辽宁特色的红白相映的冰雪休闲旅游目的地。 

  3.促进文化和冰雪旅游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民族民俗文化,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冬捕、狩猎、年俗等传统冰雪休闲娱乐方式,开发关东冰天雪地生产生活方式体验产品,推动皮草、人参、鹿茸等特色商品购物体验店升级,打造冰雪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目的地。重点推进沈阳棋盘山、大连金石滩、鞍山千山、本溪关门山、辽阳佟二堡等景区重点打造冰雪文化休闲娱乐项目,补齐冬季旅游短板,提高景区的冬季旅游运营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冰雪旅游工作,我厅计划启动编制《辽宁冰雪旅游规划》工作,从市场定位、发展路径等多角度、全方位指导冰雪旅游发展。同时结合国家正在编制的《东北全域旅游规划》,研究制定出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开发领域、区域布局和相关保障措施,努力将我省冰雪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级规划,从而推动我省冰雪旅游发展。 

  二是丰富产品供给。按照刘宁省长提出的“充分发挥我省四季分明的特色优势,打造我省每个季度优势旅游产品”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冰雪旅游资源,以冬季冰雪温泉游和大众嬉冰雪为主题,10月底前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在今年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4A级景区创建中都明确提出“鼓励冰雪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冰雪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地区打造冰雪主题的度假区和景区”。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活动,支持各地办好“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大连国际温泉滑雪节”“鞍山滑雪冬令营”“抚顺满族风情节”等节庆活动。 

  三是继续做好冰雪旅游精准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精准营销。以打造东北亚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深化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交流,合作推广东北亚旅游线路,提升区域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强化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交流,抓住京沈客专高铁贯通契机,打造京津冀旅游共享圈。扩大与江苏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旅游合作交流,叫响“夏季到辽宁避暑纳凉、冬季到辽宁嬉雪泡泉过大年”的差异化旅游品牌,助推辽宁冰雪旅游发展。 

  最后,再次对贵单位为全省冰雪产业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今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全省冰雪产业发展。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贵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也欢迎随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7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