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我省锡伯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137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办公室

 

    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 

  感谢贵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锡伯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现结合我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对照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我省锡伯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成效显著 

  (一)我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有序 

  我省少数民族非遗资源丰富,锡伯族非遗项目主要集中在沈阳沈北新区地区,其中,锡伯族民间故事、民俗两个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锡伯族灯官秧歌、锡伯族嘎拉哈两个项目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锡伯族弓箭传统制作技艺等市级和县级非遗项目其中,沈阳市公布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21个,其中锡伯族非遗项目就有43个(锡伯族歘嘎拉哈、锡伯族民间故事等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锡伯族喜利妈妈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21位代表性传承人围绕非遗项目,我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促进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一是传承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017年,沈北新区建成“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保护传承基地 

  二是组织项目宣传展示活动。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选调我省具有节庆氛围的民俗项目开展“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参加网上视频展播活动。民间每年在腊月十六喜利妈妈的生日这天举行祭拜活动,为家族式祭拜,传承人吴吉山主持族内二三十口人参加祭拜仪式,村中的乡亲邻里参加宴席展播视频受到网友的喜爱和点赞。 

  三是组织开展锡伯族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组织开展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对国家级项目传承人吴吉山进行采访,拍摄记录非遗技艺传承过程。 

  我省锡伯族文化研究建设成果显著 

  沈阳市是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城市,共有锡伯族人口5.5万人,沈阳市沈北新区是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区,有三个锡伯族聚居街道,27个锡伯族聚居社区,全区锡伯族人口近3万人,分别占沈阳市和全国锡伯族人口的56.5%和16.5%。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锡伯族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锡伯之乡牌楼、兴隆台锡伯族学校、锡伯族射箭馆、西迁广场及西迁纪念馆、锡伯族文化广场、中国锡伯族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二是启动了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2013年底沈北新区获批沈阳市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正在推进省级锡伯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创建工作;三是组建了工作机构,成立了“沈北新区锡伯族文化发展办公室”;是编制了《沈北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确定了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成立了锡伯族研究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一批民族民间社团,支持编辑或出版了《图伯特传奇》、《老人•老家•老事》系列丛书、《沈北锡伯族》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图书等;是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创作,组织创作并排演了如歌舞剧《喜利妈妈们的传说》、歌曲集《嚯哩耶—黑土地》等一系列艺术作品。 

  三)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锡伯族文化掘工作 

  省民族和宗教委在民族工作中注重保护和传承锡伯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通过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民族文化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事项以及具体措施。二是举办重大活动,弘扬锡伯族文化。通过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涌现出一批锡伯族文化素材的剧(节)目;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等,鼓励和培养了锡伯族文化人才。三是实施少数民族节庆品牌工程,弘扬锡伯族文化,加大对锡伯族西迁节活动的支持,重点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促进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与地区旅游相结合,增强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力。下一步,省民族和宗教委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和弘扬锡伯族文化的工作力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指导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二是加强沟通与协作,会同多个部门挖掘、整理锡伯族族文化工作,带动当地旅游行业发展。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锡伯族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及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开展。 

  二、锡伯族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组织编制《辽宁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新变化,有效融合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做好“文旅+”和“+文旅”的文章将是必然之举。随着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进而带动和形成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度假区。利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民族文化魅力的锡伯族文化,可以设计开发出形式多样、雅俗共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文化体验项目,促进地区文化生态旅游更好融合,进而繁荣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以沈阳市为例,随着化和游的深度融合,出现了许多具有锡伯族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的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和特色活动,如:稻梦空间(3A景区)、锡伯人家、锡伯酒业等一批具有锡伯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企业以及锡伯贡米、锡伯贡酒、喜利妈米、锡伯族剪纸、木雕、手工刀等旅游商品,组织开展了锡伯族西迁节、抹黑节、歘嘎拉哈大赛、春节民俗等丰富多彩的锡伯族民俗文化活动 

  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2019年国家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作为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通过整合长城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地标。 

  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组织专家组会同相关单位和相关市,对长城沿线资源情况进行了普查,确定了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编制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省文化和旅游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班已经组织专家赴丹东凤城、宽甸,锦州北镇、凌海、义县,朝阳建平、北票,葫芦岛绥中、兴城等地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辽宁段)》涉及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对接地方政府基本都认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辽宁段)》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和建议。送审稿已经报送至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办(文旅部)审定得到了国家文旅部认可。 

  七星山文物资源虽未列入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但其中的锡伯族文化遗迹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是研究东北地方史、锡伯民族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锡伯族戍边文化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项目建设有一定的文化关联,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更加重视七星山文物资源的搜集、保护、论证和研究,力争让锡伯族戍边文化融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好地宣传锡伯族特色文化,进而开发好锡伯族文化和旅游产业。 

  四、我省不断加大锡伯族文化宣传力度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拓展和深入,锡伯族文化等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成为地区文化旅游的热点和亮点,我省对锡伯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也随之逐年加大: 

  一是加大央视形象宣传。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15秒辽宁旅游广告片持续投放,以“发现辽宁之美 感受辽宁之好 我在辽宁等你”宣传主题口号,突出辽宁四季特色和红色旅游资源,加大对锡伯族文化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锡伯族文化的认识,传播辽宁旅游新声音,塑造辽宁旅游新形象。 

  二是围绕北京重点客源市场加大户外广告宣传。省文化和旅游厅首都机场、北京站和北京南站“一场两站”境内外客流密集瞩目的场所,进行宣传看板、灯箱和LED宣传片的广告投放的基础上,增加百姓出行曝光率高的北京地铁进站口形象宣传,重点宣传锡伯族文化内涵和特色资源,提高北京客源市场对锡伯族文化旅游和产品的了解。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建设发展!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