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发展我省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0304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

李茹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发展我省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委领导非常重视此提案建议,主要领导亲自组织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充分商讨研究,一致认为该提案战略定位高、问题分析透、对策建议准,非常切合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全省乡村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一)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进入了转型期。从总体发展来看,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正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嬗变的关键时期,正在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贫困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省级层面,省政府先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3年组织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会,2018年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大会,为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指明发展方向,积极宣传造势。由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8〕84号),明确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任务;省发改、旅游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辽宁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18年)》,明确了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15项主要任务及分工,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二)乡村旅游己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有1261个乡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基础,在这些村中,年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特色村达到47个。乡村旅游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三)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决策和部署下,全省乡村旅游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典型牵动的发展格局,开创了以旅促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工作局面。我省已先后获评1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2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30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1个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户,300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90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近年来,全省命名了21个旅游产业示范县,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6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实施了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2018年初命名150家单位为省级特色旅游乡镇(街道),304家单位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83家单位为星级农家乐。2018年,为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发展,树立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典型,授予41家单位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 

  (四)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初显成效。推进乡村旅游向高级业态发展,创建了两批共23家旅游特色鲜明的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我省丹东凤城大梨树、沈阳沈北新区锡伯龙地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推动农家乐提升文化品位,提升服务水平,提升人才素质,组织各市赴浙江、广州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经验。总结发展经验,树立推广典型,组织全省各市赴盘锦市大洼区学习民宿建设经验。旅游部门与农垦部门联合,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打造旅游与农产品生产融合的升级版。组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引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的相互联系和资源整合。 

  (五)乡村旅游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了重要手段。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几年来,全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紧紧围绕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着力将乡村旅游建设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我省179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进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范围145个,涉及贫困人口16618人。我省11个村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7个村被国家旅游局纳入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体系(扶贫观测点4个,发展观测点3个)。我省3家景区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1人被评为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4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家旅游公司获得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称号。启动了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创建了36家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示范村发展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旅游,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二、多部门联动,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各部门支持下,我省旅游系统将主要精力放在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建设上,多部门、多级联动,通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目前我省旅游专项规划体系基本成型,有力的指导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旅游规划编制经费0.2亿元,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相继编制了《辽宁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辽宁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批适应我省旅游发展实际的规划。围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全省已形成了22个“一县一业”县(市)、4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有鲜明特色农业生产基础的地区,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与一产结合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等的投入,全面改善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为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及乡村振兴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村内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和管理优化等“六化”项目建设。在全省1450个行政村已经投入奖补资金14亿元开展了“六化”项目建设,其中省以上财政投入10.4亿元,市县财政投入3.6亿元,带动农民筹资筹劳和其他投入1.7亿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示范村的村容村貌,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省交通与旅游部门联合制定了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按照规划大力推进旅游道路建设,打造畅通的旅游环境。发挥景区拉动作用,2013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旅游景区公共设施建设0.9亿元,对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补助,2018年,争取财政2740万元补助“旅游厕所”项目,建设旅游厕所1100座,包括对重点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及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旅游厕所的改扩建予以支持,改善景区环境和旅游公共设施质量,推动了景区周边农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三)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通过政府与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合作,制定了多份地方性标准,包括《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旅游产业集聚区评定规范》、《温泉旅游小镇评定规范》、《生态旅游小镇评定规范》、《旅游特色农庄评定规范》、《农家乐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规定了乡村旅游示范村、温泉旅游小镇等的术语、定义、考核条件、考核内容及其依据。以标准化引领乡村旅游企业提升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整合优势资源,助推产业发展。用好各类扶植政策,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用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环境治理,营造美丽的乡村环境。利用好就业政策,培育优秀的乡村旅游管理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夯实人才基础。做好简政放权,全面放开市场,营造良好的旅游营商环境,简化手续,为乡村旅游经营在用地、用水、用电、特业审批等方面打造绿色通道。 

  (五)多层级金融支持,突破发展瓶颈。一是联合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指导金融机构探索开办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办景区收费权质押贷款,工商银行发放景区收费权抵押贷款支持大梨树村观光农业与红色旅游发展,用于景区道路改扩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区建设,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东港农商行接受观光农业大棚作为抵押物,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采取“资产抵押+保证担保+专业合作社”方式,支持丹东市徐坨村观光农业发展,取得较好效果。二是与省农发行、省扶贫办与省旅游部门,拟定了共同推进我省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有关工作的合作方式,建立了合作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国家级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三是开展了对旅游项目贷款的省级贴息支持,助力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六)强化宣传,打造产业优势品牌。近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旅游宣传促销经费2.1亿元、投入主题活动经费0.1亿元、投入智慧旅游平台等信息化建设资金0.1亿元,支持我省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旅游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辽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好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知名乡村旅游品牌。挖掘乡村旅游特色,推出了十大精品景区、十大特色旅游民宿等系列品牌,在央视、辽视黄金视点的推广宣传。以节庆活动,打造旅游热点,因地制宜,联合各市政府打造了鞍山梨花节、抚顺满族风情节、葫芦岛避暑纳凉节、本溪枫叶节、抚顺新宾满族过大年等特色鲜明,市场口碑良好的旅游节庆品牌。 

  (七)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省内高校教育资源,与行业需求对接,输送实用人才。目前,全省共有中、高职院校(不含技工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办学点182个,在校生30114人,毕业生8673人,就业率都在95%以上。2017年成立省级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由沈阳师范大学牵头组建,由省内47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组成联盟内的供给方,由108个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所)、旅游集团及景区(点)、旅行社、酒店集团、展览馆及会展公司等旅游服务类企事业单位组成需求方。根据联盟章程,面向辽宁省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旅游院校、旅游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贴紧靠实,捆绑发展”,在互动共赢中促进旅游人才有效供给。 

  (八)激发投资活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 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制定旅游领域PPP、公建民营等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公布向社会资本开放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目录。对经营收入低的项目,允许采用周边餐饮住宿项目等优质资源捆绑方式吸引社会投资。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