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辽宁省“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新文旅发展的建议》(第1203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厅办公室

李国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辽宁省‘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新文旅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潜在问题的对策

  辽宁旅游发展有其自身的短板问题,景区同质化严重,一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春秋时间短,冬夏时间长,旅游发展模式单一。正如您提到的那样:超过80%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雪景观赏村落,活动内容忽视了皮影表演、蝶恋花蝴蝶园体验等,而局限在滑雪、采摘等传统项目,并呈现出冬季爆满、夏季冷清的状况。我省的冰雪旅游,实际上与黑龙江、吉林两省相比并不占优势。在旅游宣介推广上,与外省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省级主题旅游宣传语缺少提气凝神增效成份。还有缺少特定预定及消费平台等问题。没有文化的旅游,是魂不附体;没有旅游的文化,是灵魂出窍。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才是优化乡村旅游模式的最佳方案。

  搭建的省级智慧旅游平台,将于6月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包括一个中心(文旅大数据中心)、两个平台(文旅综合管理平台、文旅资讯服务平台)。文旅大数据中心,主要定位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服务。根据工作需要,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或重要节假日期间,平台均须出具文旅大数据报告,对游客来源地、游客逗留时长、游客年龄段、游客消费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服务。根据大数据分析报告,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优化升级乡村旅游模式。文旅综合管理平台,每逢节假日期间或重要时间节点,值班人员通过平台的“景管通”,可直接指挥、调度相关景区人流密集场所人员疏导、疏通、疏散。文旅资讯服务平台,主要通过“游辽宁”资讯服务平台APP、小程序、公众号等移动端、PC端等模式,通过图文、音频、视频、H5、专题、直播等全媒体手段,打造立体化、可管理、可触达的信息服务矩阵,为游客和涉旅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和信息交流管理服务,同时还为游客提供包括辽宁文旅分时预约预订、文旅资源全媒体宣传与展示、景区天气与环境、人流量、车流量等情况的预警预报,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资讯和服务。文创产品、农家特色产品可直接通过辽宁智慧文旅平台推广销售。对一些景区服务质量、文创产品质量进行口碑排序,促进其自我创新、自我升级改造。

  二、关于“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的升级打造

  我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开发“品乡味”产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在推进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2022年,我省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了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分别为鞍山市千山区、岫岩满族自治县),29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向大图们成员国推介4条大图们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作线路推介发言。

  在打造“辽宁农产品”品牌方面。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着力在保数量、提质量、育品牌、畅流通等方面下真功夫、大力气,组织完成10场全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推广活动,活动覆盖全省12市及所属县(区),26个区域品牌,83个优质农产品品牌,189家涉农企业,通过新浪辽宁、腾讯大辽网开通现场直播,传播效果显著。

  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了以电商为主题的“福来杯”第六届辽宁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为辽宁乡村振兴注入电商活力。2022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86.5亿元,同比增长29.8%。

  三、培养“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的专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有机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围绕“一圈一带两区”重点产业需求,持续深化校政、校地、校企合作,引导和支持高校更好地支撑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1.加大文旅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支持高校结合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学科专业,现有8所高校依托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文旅相关高层次人才,其中省“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有文旅相关专业博、硕士在校生213人;27所本科高校开设文旅相关专业41个,包括文化产业管理5个、旅游管理23个、酒店管理10个、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其中,国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9个;42所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旅游及文化艺术大类专业39个、专业布点167个,加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会展策划与管理、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提升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高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订单定制式培养,加强10所现代产业学院(文化产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实践过程,着力推进文旅相关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导师制,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提升职业院校文旅专业师资水平,开设文旅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7个,参与教师245人。开展文旅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中职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6个赛项,全省相关专业学生参赛。紧贴文旅产业实际需求,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融通”,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文旅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探索成立“双元制”订单班,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及企业真实岗位实习,有效缩短学生上岗培训时间。

  3.加强文旅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发挥6个国家级、31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文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和产学对接,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加快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文旅专业人才。

  四、关于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的举措

  1.为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新模式,将推动休闲农业与我省农业大数据平台有机结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

  2.依托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增加农村电商培训内容。

  3.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提升农民手机直播带货能力,形成“辽宁农产品”品牌效应。

  4.引导和支持高校加强文旅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急需紧缺文旅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和供需适配度。

  5.推进文旅相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数字职教”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对文旅产业的人才供给、教育支持能力。

  6.强化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素,助力我省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