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推进辽宁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35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办公室
王国林代表: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辽宁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我厅认为您的建议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您的建议和意见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现就您提出建议的答复如下:
一、以科学、系统地编制“十四五”规划,引领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修订及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中长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围绕沈阳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战略来做好总体布局与规划,制定科学的、高起点的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按文化旅游分类体系进行规划、人才、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调研评估和审定,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查与评估。对已有的规划要进行修订和完善;细化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行动计划。指导各市制定出台五年的短期规划和十年的长期规划,逐步实现中长远规划的有效结合和运用。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全省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远规划,为全面加强行业建设,最终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地推动全省“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推进创意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相适应。虽然各级领导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与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比较,辽宁的发展速度稍显滞后。在发展的进程中,常常停留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思路不够新,力度不够大;对全省做统一、全面、整体全盘的开发不足,观念陈旧,方法途径单一,重点扶持、力保特色的制度创新不够,常常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层面。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与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领导、管理体制不协调,存在着缺位、错位、管理关系的交叉等现象和问题,包括税收体制、网络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很多体制问题均需要有所突破。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很多体制机制还留有计划经济的影子,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三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辽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是在对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还没有物尽其用,存在着单兵作战的问题,同时,缺乏精品旅游产品、旅游精品景点、旅游精品休闲基地、旅游精品服务等精品品牌,并且对其的打造力度不够的问题。辽宁在自身文化符号的定位和命名上缺乏浓厚的辽宁特色,有些地方热衷于搞西方文化,用西方华丽的词语来包装自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无法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或精品旅游文化。四是融资渠道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辽宁文化旅游产业要取得发展的活力,仅靠政府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应充分发挥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给文化产业注入活力是大势所趋。因此,要在多元融资方面下功夫,创新观念,开拓渠道,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引进民间资本,为辽宁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生机和活力。五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高层次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在文化旅游产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其中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适应不了日趋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的要求。究其原因,从业人员没有统一、完善人才培训计划,未制定相应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在参与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无法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因此造成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文化旅游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六是文化旅游宣传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打造不相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辽宁省利用网络加大宣传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旅游网络的利用率偏低。如辽宁现拥有旅行社网站五十余家,以国际性为名头的有四十余家,但实际具有国际性的文化旅游产业网络很少,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的国家或地区在对文化旅游的宣传和管理方式上很多采用网络形式。辽宁在城市中的宣传网不十分到位,比如车载广告、街道以及公共环境中旅游宣传不到位。且旅游宣传的成本尚未纳入建设资金体系。
三、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升
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管理体制、经营体制、运营模式、融资体制等改革,形成四大机制,就是要形成政策激励机制、投资机制、监管评估机制和管理运营机制等,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今文化旅游产业不是一种发展选择,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一是在文化旅游产业管理结构方面,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从主“办”文化向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调控”等方式,把文化旅游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实现政企分开,需要建立一个国有资产授权机构负责文化资产的经营管理,这种文化资产公司承担文化资产的经营管理,通过该机构代理行使国有文化资产出资者权利和法人产权,实现所有权、财产权、监督权分离,从而明确投资主体与产权的关系。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同时,必须转变政府的角色,把一些事务性、技术性的职能下放给文化事业单位,扩大它们的自主权,实现政事分开。二是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职能方面,形成政府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构建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的新局面。特别是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强化其功能与国际接轨。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的各类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建设,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三是在管理手段方面,从以行政为主转向以法律、经济为主。四是在所有制方面,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努力形成社会多方力量兴办文化的新格局,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力开发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一是对清文化主题的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利用。满清文化旅游是辽宁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在原有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加强对沈阳“故宫”、抚顺“清永陵”“赫图阿拉”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历史内涵、主题特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文化的创意开发。对于尚未开发的清旅游文化遗址,应进行整体规划,以清朝历史为主线挖掘、整理,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要论证一个,开发一个,成功一个,保护一个,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系统和可持续开发。二是开发工业遗存文化。辽宁省是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厚。我省在工业遗存文化方面开发的还不够。要把工业资源当作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和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比如阜新的海州矿、抚顺的露天煤矿等都极具开发价值,而且这些地方已经开始设计规划。沈阳已经建造了铸造博物馆、机车博物馆等,可以考虑建设多样化历史博物馆,这将会成为扶植新兴业态的有效做法之一。三是建造综合性大型连体艺术馆和满清文化展览馆。结合辽宁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文化艺术大省的人才优势,发挥我省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制造、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强项,构建展览、销售、生产一体化的集散中心。充分挖掘其深厚的前清文化底蕴,在沈阳建立满清文化展览馆的策略是实现满清文化鉴赏与销售一体化的新创举。四是打造辽西历史文化走廊文化系列创意产品。辽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阜新的摩崖石刻、玛瑙文化、查海文化等,朝阳的红山文化、古化石文化等,还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建立辽西历史文化走廊的举措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立足整合辽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区域化、国际化的品牌
立足以整合辽宁优势资源为基础,促进文化旅游统筹发展和谐互补。深度整合辽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对功能交叉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对部分产业的产品进行重组,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提升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增添发展张力的有效途径。在有效整合辽宁省优势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和可衔接、可延续的旅游产业带,联手打造出辽宁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比如满清文化品牌、海岛文化品牌、工业文化品牌、辽宁东部山区生态旅游文化品牌等,努力使之具有区域化、国际化的高水准、高档次。
六、加大宣传力度,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进一步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手段与现代新型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通过开展如“辽宁国际旅游市场信息与旅游管理咨询交易交流会”“辽宁国际旅游人力资源交易交流会”等,就旅游信息、旅游人才、旅游智业三个主题领域,汇聚国内外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合作、交易、交流;积极参加全国和世界各种旅游相关组织,加强与这些组织的相互交流和各方面合作,争取其在辽宁开展活动;建立以优惠政策、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全国、世界范围内优秀旅游人才,尤其是高端及商务旅游等亟需的旅游人才的“人才绿色通道”;通过网络等手段的“客源信息绿色通道”、通过设立发展顾问制度的“专业咨询绿色通道”等;建立双向通道。通过“辽宁旅游发布”等形式向国内外相关方面传播辽宁旅游的信息和发展经验,创造发展机遇,提高市场影响。
七、建立相关的培养、培训机制和实训基地,推进旅游产业人才工程建设
进一步修订完善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把大学生就业工程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结合,采取多样化的鼓励政策,推进各地区与高校定向、订单培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充实该行业人才队伍;在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学院;对于文化旅游产业部门的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实行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保证领导队伍的高效领导水平,保证从业人员的高质量服务。除此而外,选派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其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水平旅游相关研究机构、院校等进行交流、学习。
八、以数字科技赋能和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趋势。当前我省正着力加快文旅产业智慧平台建设和信息基站建设,数字技术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为我省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利用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引导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终端开展的全新领域和全新场景的文化消费。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云场景的大量涌现,让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扩大了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形成全民旅游消费的繁荣景象。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