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设立“辽西文化走廊研究基地”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第1272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资源开发处
赵红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辽西文化走廊研究基地”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辽宁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您提出的问题,我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推进辽西文化走廊相关研究
以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为抓手,引导鼓励高校学者围绕辽西文化走廊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立项资助“辽西走廊传统村落生态恢复及综合利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辽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物保护利用研究”“辽西走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研究”“辽西走廊方言知系字演变模式研究”“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辽西走廊文物资源多模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研究”等一批研究课题,陆续产出系列研究成果。支持渤海大学建设辽西走廊博物馆,系统展示辽西地区独特鲜明且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推动树立地域文化自信,加强对辽西走廊旅游、文化传播等的智库性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
二、推动锦州区域中心城市文旅建设
依托锦州作为辽西唯一大凌河古道与傍海道交汇节点,交通便捷、经济活跃优势,聚焦打造中国北方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新高地、中国最北海岸度假胜地、东北重点旅游集散地目标定位,突出英雄城市红色主题、滨海城市休闲度假主题、镇山文化山岳生态主题,整合红色资源、笔架山、医巫闾山、北普陀山、奉国寺、青岩寺六大旅游资源,构建“山、海、城”3条黄金旅游带,持续叫响“山海福地,锦绣之州”“英雄城市,锦州不错”城市品牌,将锦州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集散为一体的辽西枢纽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
三、推进辽西地区红色旅游发展
用好辽西地区的红色资源,串联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凌海市牤牛屯村、塔山阻击战纪念馆、辽西第一党支部、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乌兰英雄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创新开展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发红色研学线路,通过实地体验、互动参与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夯实以文铸魂根基,用好辽西红色资源,弘扬辽西义勇军精神、抗联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治沙精神,以“文化铸魂”构建辽西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厅将协调推动辽西各市坚持一体化发展,联动辽西文化走廊区域城市共同推动辽西文化走廊研究、文旅项目和旅游线路融合,促进辽西经济发展,让辽西文化走廊“活起来”、“火起来”。
一是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做好《辽西文化走廊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梳理好《辽西旅游大环线专项规划》,推动辽西五市联动,谋划设计辽西文化走廊的研学旅游、文化旅游、长城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打通辽西文化走廊通道。协调中央电视台做好《辽西走廊》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辽西文化走廊文体旅发展专家智库。依托辽西五市高校资源,在原有辽西走廊史学专家智库的基础上,补充旅游、体育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同时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等活动进一步吸纳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建立多元化的辽西文化走廊文体旅发展专家智库,为辽西走廊文化IP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协调开展“辽西文化走廊文旅推介官”招募活动,搭建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智囊团,通过网络新媒体助力辽西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打造辽西走廊文化IP。继续推动开展“辽西文化走廊”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辽西走廊沿途城市区域合作。协调区域城市共同挖掘整理辽西走廊沿途的历史文献、考古影像等资料,利用自媒体宣传辽西走廊遗产,出版系列普及读物。
四是进一步协调推进辽西文化走廊研学线路的拓展与延伸。拓展辽西文化走廊研学线路,协调推动辽西走廊城市开展旅游线路征集活动,推动辽西文化走廊研学线路的基础上,以傍海廊道和大凌河廊道为轴线,联动辽西走廊区域城市的旅行社、遗产地、博物馆等多部门合作,对辽西文化走廊研学线路进行拓展与延伸,形成具有辽西文化走廊地域特色的傍海廊道、大凌河廊道研学线路,实现区域线性旅游一体化的旅游文化产品。
五是推进辽西地区进一步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继续挖掘辽西五市特色要素资源,协调开展辽西五市文体旅融合发展交流活动。推动辽西地区打造大型沉浸式演绎项目,做强“跟着赛事游辽西”品牌,落实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建设,全力打造“帆船之城”锦州、“篮球城”阜新、“羽毛球城”朝阳、“生态跑城”盘锦、“泳城”葫芦岛特色体育品牌。鼓励体育场馆与文旅功能双向奔赴,支持利用体育场馆举办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演唱会等文化活动,探索尝试在赛事活动中融入文旅元素与特色文艺表演,通过赛事传播辽西文化,借助文化提升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观赏性。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