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辽宁省文旅产业数字化文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479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资源开发处
刘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辽宁省文旅产业数字化文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积极打造辽宁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推动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文旅平台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文旅数字化建设,打造了“辽宁文化云”“辽宁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游辽宁)等数字化平台,整合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易游沈阳”平台通过大数据打通“吃住行游娱体”等十三个要素全链条数据,构建文旅消费预测模型与精准营销平台,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以算法解码历史文脉,通过AR实景导览、沉浸式剧本游等技术活化沈阳文化IP。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辽宁文旅影响力
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实施文旅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塑造和传播,推出了“辽宁手礼”等文创品牌。通过举办文旅活动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辽宁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辽宁文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加强资源挖掘,丰富文创产品内涵
深入挖掘辽宁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的梳理和研究,将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出了以“六地”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满族文化等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鞍钢工业遗产群推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及相关文创产品,展现工业历史与工匠精神。
四、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文创产业空间
积极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创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目前,沈阳市1905文化创意园通过“工业遗存+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模式,形成了“工业记忆—创意设计—衍生品开发”产业链,打造了多个消费场景,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实现了“锈带”变“秀带”的转型升级。
五、推进技术应用,创新文旅体验方式
积极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文旅体验产品。积极推广景区内实时监测景区承载力,动态调整服务指标,提升游客体验。葫芦岛试点“空中瞰长城”观光航线,开通无人机配送景区纪念品服务,形成“空中旅游+地面消费”新模式,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六、加强宣传推广,营造数字化文旅氛围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数字化文旅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对数字化文旅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活动,发布数字化文旅体验内容,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推行沈阳中街打造的“透明直播间”,实现“逛吃购娱”实时直播转化,扩大文旅消费影响力。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提升辽宁旅游文创的数字化交互体验。加大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力度,鼓励景区、文化场馆等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游览模式和文化展示方式,打造更多沉浸式演艺、展览、娱乐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强数字化文旅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培养一批既懂文旅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数字化文旅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保障数字化文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感谢您对辽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