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成立“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议》(第1587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科技教育处
颜佳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解决当前红色研学活动中存在的场馆预约难、讲解质量参差、服务细节不足等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现有辽宁智慧文旅平台(含“游辽宁”小程序),拟通过数字化赋能,统筹全省红色研学资源,建立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的服务体系,打造全省“红色文化研学路线”一站式服务板块,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内容
(一)打造“红色文化研学”专属板块
1.模块建设。在“游辽宁”小程序首页增设“红色文化研学”专区,整合全省红色场馆、遗址、教育基地等资源,形成数字化资源库。设置“研学路线推荐”“场馆预约”“智能规划”“服务评价”四大核心功能,实现信息集中展示与智能匹配。
2.内容规划。进行主题路线设计,按历史脉络划分主题(如“新中国工业摇篮”“抗美援朝精神”等),设计差异化研学路线。
(二)线上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1.一站式预约服务。开通全省红色场馆统一预约入口(跳转到场馆官方平台),支持学校/家长按时间、地点、主题筛选场馆并在线预约。推出“智能推荐”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如学生年龄、研学目标)匹配最佳路线。
2.专业化服务保障。讲解服务升级,建立红色讲解员认证体系,平台展示讲解员资质、用户评价。
3.接入Deepseek智能化。在“游辽宁”小程序接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各个红色文化场馆上报精准信息,录入平台系统,实现快速问答模式,精准找到符合特定人群的研学路线,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上述服务体系需要各方场馆及软件开发团队的全力配合,部分场馆暂无线上预约功能,需全部场馆统一为“小程序”预约后,可逐步实现此服务。接入Deepseek工作取决于大数据部门能否提供算力支持及本地部署服务器。
(三)资源统筹与协调机制
1.建立省级红色研学资源库。整合全省红色场馆、教育基地、交通、住宿等资源,形成统一名录,更新开放时间、接待容量等信息。联合文旅企业、旅行社,开发“研学+党建”“研学+实践”等特色产品。
2.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成立“红色研学服务专班”,协调文旅、教育等部门,统筹解决资源调配、安全保障等问题。
我厅已经掌握红色文博场馆、红色研学景区等大部分资源并形成名录,成立“红色研学服务专班”需要多部门建立统一的合作机制,实现跨部门沟通对接资源调配、安全保障等诸多事宜。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资源整合与平台功能搭建
1.资源普查与名录建立。联合各市文旅局完成全省红色场馆、教育基地、交通住宿等资源摸底,形成《辽宁省红色研学资源名录》。
2.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设。成立“红色研学服务专班”(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教育、交通等部门参与),制定协作规则与责任分工。
3.平台功能设计。完成“红色文化研学”专区功能框架搭建,包括预约系统、路线规划、讲解服务等模块原型设计。
第二阶段:试点运行及功能优化
1.试点城市选择。选取沈阳(抗美援朝主题)、丹东(抗美援朝遗址)、抚顺(雷锋精神教育基地)3个城市开展试点。
2.平台功能上线。在试点城市上线“红色研学”专区,开放场馆预约、路线推荐、服务评价等功能。
3.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红色研学服务标准》(含讲解员资质认证、场馆接待流程、安全规范等),开展首批讲解员培训考核。
第三阶段:全省推广与深化运营
1.全域覆盖。将“红色研学”专区推广至全省14个地市及沈抚改革示范区,实现资源库100%接入。
2.深化运营。引入文旅企业、旅行社参与产品设计,推出“红色研学+”特色线路。
综上所述,服务平台建设的三个阶段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双向并行实施,包括目前可实施的内容和未来逐一需要攻破的技术难关与跨部门统筹工作方可逐步建立完成,我厅将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并努力实现目标。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