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抢抓研学市场发展研学经济的建议》(第1285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科技教育处

汪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抢抓研学市场发展研学经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研学旅游活动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全省研学旅游发展,发布施行了辽宁省《研学旅行基(营)地服务与管理规范》、《研学旅行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等服务标准,2024年10月转发实施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2月印发《关于促进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4年指导推出了“博古通今、不负少年志”文博主题研学、“非遗传承、浸润少年心”非遗主题研学、“艺术之光、点亮少年梦”艺术主题研学、“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红色文化研学等系列30多项主题研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您的建议紧紧抓住研学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精当,建议中肯,措施可行,为辽宁研学旅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吸收建议内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快推动辽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高度重视研学旅游工作,抢抓研学旅游发展机遇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研学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部委关于推进研学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坚持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促教、以教兴产,立足辽宁红色基因、工业文明、生态资源、文化根脉,构建“标准化筑基、数字化赋能、特色化深耕、产业化跃升”四位一体研学旅游发展体系,创新“研学+”模式,编制主题化的精品研学线路,培育示范性研学基(营)地,打造多样化实践场景,开发多品类研学课程,塑造特色化研学品牌,推动与多领域协同,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合作,共享资源、互送客源,提升品牌竞争力,到2030年,全省研学旅游产品更加特色鲜明且丰富、研学旅游线路更加主题突出,研学旅游游客接待数量显著增长,辽宁初步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重要研学旅游目的地。

  二、加强研学旅游统筹谋划,有序实施“三步走”战略

  2025-2026年筑基固本,构建规范发展框架。发布10条以上研学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以红色资源、工业科技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搭建研学旅游规范发展的政策与资源供给基础。

  2027-2028年提质增效,激活多元发展动能。培育2个全国知名研学IP,组建省级研学指导师师资库并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推动研学旅行从基础规范向质量提升跨越。

  2029-2030年品牌成势,实现全域协同发展。创建省级以上研学旅游示范基(营)地30家,开设特色研学示范课程50门,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域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机制,从区域提质迈向全国标杆研学目的地。

  三、明确研学旅游重点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差异化研学品牌。着力建设特色研学基(营)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研学基(营)地体系。充分利用省内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研学营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借助辽宁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工业企业合作建设工业研学基地,展现工业发展成就;依托省内自然生态资源,建立生态研学基地,开展自然科普实践活动,结合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研学营地,开展传统文化研习。着力开发精品研学线路,构建特色研学线路体系。围绕红色记忆传承、工业科技体验、生态科普探索、历史文化溯源四大主题,打造特色研学线路。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需求,科学安排行程,融入情景模拟、实践操作,提升研学趣味性与教育性。

  二是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创新研学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智慧研学平台,为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集成基地预约、线路规划、安全预警等基础功能,构建智能服务体系。打通多部门数据通道,利用技术手段监测人流、天气、交通等风险,及时推送预警。着力推进数字化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基于辽宁智慧文旅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省研学资源数据库,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实施数字化管理。鼓励研学场所运用智能设备,运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第二课堂”,探索直播研学等新业态。

  三是以规范化管理为核心,健全研学监管体系。着力完善标准与认证,保障研学市场规范发展。制定及修订涵盖基地建设、课程设计、安全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全省研学旅游全流程省级标准,建立基地分级认证和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研学旅游指导师执业资格认证办法,提升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执业水平。着力强化安全保障,构建协同安全保障格局。推行“机构责任险+学员意外险”双险制度。组织基地安全员和研学旅游指导师参加急救培训与应急演练,实施“持证上岗+年度复训”考核。

  四是以产业化发展为支撑,培育研学经济生态圈。着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构建多方协同的产业供给体系。引导科技、文化、工业等企业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着力深化业态融合创新,打造多领域融合的研学旅游产业生态。着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需求导向的产品供给模式。为少年儿童开发自然科学启蒙、学科拓展等课程,为大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为职场人士定制技能提升课程,为老年群体设计文化休闲线路,为亲子家庭打造互动体验项目。着力优化导师服务团队,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着力强化区域协同合作,扩大“辽宁研学”品牌辐射力与市场影响力。挖掘区域间研学资源互补优势,联合开发特色跨区域研学线路,促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四、联合教育等部门,共同做好研学旅游工作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积极对接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研学旅游发展。一是做好研学基地(营地)实地评估,对基地(营地)的资质条件、课程体系、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经费管理和育人成效等进行实地评估、动态管理,为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提供场所保障。二是加强研学基地管理者培训,通过有新意的培训课程、有创意的培训方式和有实效的培训考核,促进研学基地管理者和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