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深入挖掘推进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560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姜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推进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文体旅行业的关注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2024年3月,省委印发《关于省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任职的通知》(辽委〔2024〕42号),成立了以省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二是印发指导性文件。2024年5月,印发《辽宁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三大重点任务,分别是:聚焦“融合发展”,放大文体旅发展合力;锚定“高品质”,提升文体旅发展质效;全力培育文体旅品牌,彰显“示范地”效应。11项细分任务:推动文化为体育和旅游发展铸魂赋能;推动体育助力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和体育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充实文体旅高品质内涵;做优做强做大经营主体,为文体旅高品质发展提供支撑;构建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文体旅高品质发展张力;加快构筑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体旅一体化;做强做大滨海文体旅产业带;积极构建辽东生态和鸭绿江边境文体旅产业带;深度开发辽西文体旅大环线。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三是举办全省性重大活动。2024年5月24日至25日,召开2024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把握“高品质”要求,笃定“大融合”路径,锚定“示范地”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体旅全面协调发展,集中举办工作会议和产业招商推介活动,专题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将资源推介、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洽谈对接等系列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了2项主体活动、12项配套活动的“组合拳”,受到各方面广泛好评,达到了“一地举办、带动周边、辐射全省”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了辽宁文体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充分整合资源
一是精心谋划旅游线路。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县域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魅力辽东·山海有情”生态旅游线路入选全国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2条线路入选国家“乡村有古建”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欢乐冰雪·辽宁冬韵”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山海传奇G228环渤海自驾之路”等20条线路入选全国旅游精品线路。“阜新黄家沟温泉滑雪之旅”,成功入选2024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培育文体旅融合发展动能。着力推出“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系列活动,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博物馆热”成为辽宁文旅新名片,2024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3985.6万人次,文创产品收入1.47亿元。2024年全省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50场次,吸引观众85.4万人次,收入达5.51亿元。联合平台企业开展辽宁惠民观影活动,带动票房5441万元,补贴人次143.3万人。组织开展“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等国际级别冰雪赛事8项,“辽宁省第五届全民冰雪运动会”、“百万市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等群众性冰雪赛事40项,覆盖人群超过200万人次,让赛事“流量”变成消费“增量”。
三、持续推进文体旅品牌建设
一是文体旅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沈阳喜获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十大夜游热门城市”。大连市长海县长山群岛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沈阳、大连、营口三市入选“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至7家。阜新市彰武县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获评全国5C级营地。大连市金石滩鲁能温泉获评“中国五星级温泉”,我省“中国五星级温泉”增至11家,位居全国第一。东港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和庄河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分别上榜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和发展潜力100强榜单。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冰山慧谷、EX机器人未来科技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奏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融合发展绚丽新篇章》案例入选2024全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2025年,丹东市振兴区安东老街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是积极发展我省户外运动产业。我省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沙应有尽有,为发展山地、水上、冰雪、航空、自驾等户外运动创造了优越条件。举办“2025辽宁省第十四届户外运动大会暨2025辽宁省户外房车露营文化节”,以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户外运动与多产业有机融合。
四、打牢文体旅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持续推进文体旅项目招商和服务。2024年,安排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等共计2.4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8亿元,支持抚顺市新宾和平体育公园、本溪市明山区育龙山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申请将新乐遗址公园、九门口水上长城、盘锦红海滩等12个项目纳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累计下达省本级建设投资1.14亿元,支持柏叶体育训练基地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场地项目建设。文体旅、农文旅、文商旅等融合项目发展势头强劲,2025年新开工项目数325个,续建项目数315个,完成投资总额280亿元。
二是培育文体旅新消费增长点。2024年,新增3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10个省级文体旅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举办“游购乡村”、自驾游辽宁、金秋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文旅促消费活动;联合有关部门推出旅游大巴车辆全时段差异化收费等系列惠民促消费政策;实施“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旅消费行动计划,与8家金融机构联动推出文旅企业贷款等各项惠民惠企措施。
三是持续推动全民健身新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系列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期待。全年将开展“奔跑辽宁”“徒步辽宁”“骑行辽宁”等十大系列品牌群众性体育活动超过3000场次。组织举办沈阳都市圈第五届徒步大会暨沈阳市第七届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辽宁朝阳全国龙舟邀请赛暨朝阳市第十六届龙舟比赛、2025大连长山群岛海钓大师赛等户外赛事,全面带动我省文体旅产业发展。
五、健全文体旅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进义县奉国寺、北镇医巫闾山、兴城古城、盖州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取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一地点考古发掘执照;启动《盖州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跨界长城保护利用合作机制,与河北省签署《关于加强跨界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议》。用好红色资源,修改完善《辽宁省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2025—2035年)》。我省17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是完善文体旅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整合省市15家图书馆系统网络端口,做好APP开发准备工作。启动2025年市民文化夜校项目,学员“蹲点”抢课,“夜校热”带火夜文化。“村晚”文艺演出在全省各地持续拉开帷幕。
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24年,在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上,我厅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十个),指导创排的3个节目获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三个主要形式优秀节目奖,1个节目开幕展演节目并获进疆展演优秀节目奖。50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评定为2024年度辽宁省等级文化站,举办戏曲进乡村活动208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村晚”形成一村一特色公共文化品牌,我省15个“四季村晚”示范活动入选全国示范展示点活动,7人入选首批“村晚主播”候选名单。2个案例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个、银奖2个。
六、促进“文旅+科技”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组织备案博物馆开展2026年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申报工作,2025年3月本溪市提交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计划3个,本溪市博物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五女山博物馆分别对馆藏文物进行规划评估积极申报数字化保护项目,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水平。
二是推进数据整合共享。丹东市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数据为核心深化资源整合,加强推进数据共享与开放,推进跨领域的业务协同,促进政府、社会各类智慧服务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一网通管”,强化应用场景建设,依托运营商数据资源,目前已建立“智慧文旅”应用场景。凤城市成立电商发展服务中心,整合旅游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信息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消费偏好等信息,为文体旅企业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大数据监测旅游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三是以现代科技赋能文旅产品。明长城宽甸六堡博物馆展陈设计中,采用多媒体弧面屏幕、全息投影、滑轨屏、数字展柜等技术,通过声光电的数字化形式展示明代长城营建的重要历史内容,同时提供长城东西起点实时互动等智慧化服务,给观众留下深刻且直观的印象。抗美援朝纪念馆设立实景沙盘+LED光点演示全面展示抗美援朝战争进程,在冰雪长津湖、奇袭白虎团、激战云山城、钢铁运输线、无敌坑道等场景拓展表现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科技建构的红色历史氛围。鸭绿江断桥夜游项目以“点亮英雄城市夜空、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通过开拓鸭绿江断桥至丹东舰区间的夜游服务,引进全息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真实还原志愿军战士过江、敌机轰炸断桥等抗美援朝战争场景,更立体地呈现红色文化。
七、加强文体旅宣传推广工作
与中央、省级等各媒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文旅宣传选题,全年召开7次新闻发布会,各类媒体刊发新闻报道2000余篇(条),重要综合稿件300余篇(条)。构建全媒体宣推矩阵,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网站和新媒体充分发挥政务平台优势,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主题,刊发稿件7300余篇,同比增长60%。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抖音号等多次登榜全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榜单前10,海外新媒体矩阵稳居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榜单前5。组织编发四季“游辽宁”宝典、《一图游辽宁》《游辽宁便览》等手册,推出《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辽宁四季旅游等宣传片,依托中央电视台、机场、高铁等播放辽宁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广告触达46.8亿人次,覆盖全国约3.8亿人次。拓展创新宣传渠道,以展会推介、快闪推介等各种方式,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及美、日、韩、法等国家,加强辽宁文旅资源宣传推广。加强部门联动,联合体育、商务、外办、中石化等开展宣推活动,全方位讲好辽宁故事。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