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扶持县区级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437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刘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县区级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县区级乡村文旅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对盘活乡村资源、传承地域文化、拓宽百姓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为推动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为重点,推介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速复苏,呈现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发展模式逐步丰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的特点。

  2024年,共打造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1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在盘锦大洼区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2个、总数达到8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总数达到73个,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0个,其中2条线路入选国家“乡村有古建”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全年,农业经营主体数达到11422个,同比增长5.6%,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6718万人次,同比增加25.4%,营业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加20%。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9亿元,从业人数35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2.7万元,同比增长4.9%。

  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县域文旅产业效能持续释放。举办2024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全省县域11个重大文体旅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金额合计103.9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金融支持县域文体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举办2024辽宁省文体旅项目京津冀招商推介会,发布文体旅融合、冰雪温泉、商业体验、观光游览、康养度假、创新实践等6大类92个文体旅招商项目,现场签约10个文体旅项目,签约金额66.5亿元,其中县域相关项目4项,共计12.1亿元。下一步,将持续夯实县域旅游发展基础,落实《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5-2030年)》,科学空间布局,推动三产融合、差异化发展,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为抓手,向乡村旅游集聚区拓展,夯实我省县域旅游发展基础。

  二、鼓励发展乡村新型文化产业

  一是丰富经营模式。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地域特点,分类打造生态型、度假型、特色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发展四季可游的田园观光、农事体验、避暑度假、运动健身、保健养生、研学旅行、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

  二是打造冰雪旅游高地。指导沈阳市和抚顺市做好地方专项债申请工作,持续推进沈阳市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和抚顺市龙岗山雪上运动中心等“十五冬”赛事场地场馆建设。依托政策支持与赛事红利,沈抚两地正加速形成冰雪经济全产业链,王家湾和龙岗山作为“十五冬”赛事的两个重要场地,更是成为推动我省冰雪经济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引擎。

  三是精心设计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心设计策划乡村旅游线路,将辽宁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创意形式相结合,增强传统节日仪式感和游客文化体验。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的3条旅游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主题线路。策划推出“辽宁‘龙文化’研学旅游”“欢乐冰雪 辽宁冬韵”“欢喜过年 赏雪泡泉”主题旅游线路和2条乡村旅游线路,其中“欢乐冰雪 辽宁冬韵”“白雪红踪 民俗风情”“欢歌达旦 雪泉年俗”入选全国冬季精品旅游线路,阜新黄家沟温泉滑雪之旅入选全国2024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

  一是积极指导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指导每个强镇培育两个产业强村,在资金上,确保中央扶持资金1000万元中至少要有400万元用于支持强村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等新业态和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乡村美食等新场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加强县域文旅扶持力度。2024年,制定印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三是加强文旅融合人才培训。组织县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乡村民宿运营管理培育专题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发展趋势;高校旅游专业教授,讲解理论知识。系统学习民宿筹建、文化打造、品牌营销、流量转化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充分挖掘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将农业特色产业与当地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发展链条。举办县域文旅品牌打造及服务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重点围绕县域文旅品牌打造、项目建设包装、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对全省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县(市、区)分管文化和旅游的负责同志共计120余人进行培训。配合省委组织部,将农文旅融合相关培训内容纳入新一轮驻村干部岗前培训课程,编写下发《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训提纲》,提升驻村干部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

  四是多措并举促进文旅消费。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商务厅共同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带动乡村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城乡消费增长。举办2024辽宁省县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活动以“旅游休闲 欢乐在‘县’”为主题,发布了全省夏季县域(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和全省夏季文旅消费新玩法。重点企业、金融机构等发布文旅消费金融惠民措施、辽宁省旅游大巴车辆6.5折差异化收费等政策措施。举办“花式过冬 嗨游辽宁”2024冬游辽宁系列活动,创新打造冰雪消费新场景,发布冬季冰雪温泉精品线路,推介宣传全省各地市冬季文旅特色资源和冰雪活动,发布2024-2025年辽宁冬季文旅促消费政策,为推动我省冰雪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四、打造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线路宣传推广。农业农村部门与文化旅游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各自优势,合理宣传策划,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推介会、促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特色产业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走出去”,创建申报6-8个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美丽休闲乡村,推介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挖掘和激发不同消费群体的潜力,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策划一批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持续打造“二十四节气”“乡村四时好风光”线路产品,整合全媒体资源,加强宣传推广,讲好辽宁故事,为县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培育壮大县域文化和旅游品牌。依托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县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挂牌一批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推动完善“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各项功能,以数字赋能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推荐朝阳喀左浴龙谷旅游度假区、大连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荐锦州市医巫闾山景区、葫芦岛市九门口长城景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遴选工作,抚顺赫图阿拉村、大连小南村、丹东大梨树村和大鹿岛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遴选项目库。开展星级休闲农业园区推荐申报工作,向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推荐星级休闲农业园区9个。开展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申报,推荐沈阳市沈北新区、营口市老边区申报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本溪桓仁五女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至7家。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阜新市彰武县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获评全国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成为我省首家。

  五、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用地。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主体功能,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或制定乡村“通则式”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统筹安排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布局、规模和建设时序,引导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提前介入,靠前指导,下沉服务,依法依规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能保快保。

  三是鼓励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和农村休闲观光旅游。

  四是持续深化统筹赋能。聚焦乡村文旅产业堵点难点,坚持“文体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县区级乡村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最后,再次对您为我省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今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实现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也欢迎您随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