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创新全要素分配制度打造“大旅游”深度创新的建议》(第1271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政策法规处
齐迎代表:
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厅牵头会同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等5个协办单位共同研究此议案内容。经研究,赞同创新全要素分配制度,打造“大旅游”深度创新。现就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全要素分配制度打造“大旅游”深度创新的建议》(第1431271号)答复如下:
一、已取得工作成效
(一)健全领导机制。2024年3月,省委成立以郝鹏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4家省直单位组成,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充分体现省委对我省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健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将文旅融合工作纳入我省“五大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战略,列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自2024年开始,每年常态化召开全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每年选取一个城市承办,达到“一地举办、带动周边、辐射全省”的作用,推动文体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二)着眼“大东北”,加强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边疆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机制》和《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产品内容翻译及认定结果互认协作机制》,加强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省(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建立北方四省(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机制。签署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及文旅消费区域合作倡议书。加强文化和旅游消费区域合作,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共同建设东北冰雪特色文化产业带,有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建立区域协作长效机制,制定《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及文旅消费区域合作行动计划》,四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推进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研究年度合作重点及工作任务,发布年度合作方案及举措。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要素保障方面推出有效举措,释放政策效应。加快实施《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冰雪、森林、山川、湿地、草原、沙漠、湖泊、江河、海洋等旅游资源禀赋高、数量多、类型全的优势,叫响冰雪旅游、避暑旅游、自驾旅游、边境旅游等具有东北特色的旅游品牌。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共建G331边境旅游联盟,牵头组建联通10省(市)的G228沿海公路旅游联盟,实现产品互联、客源互送、政策互助、优势互补。
(三)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一是着力提振假日文旅消费,推出2025年春节期间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举办各类文体旅消费活动千余场,联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推出东北地区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及文旅消费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据大数据测算,元旦和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1%和30.1%,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4%和30.6%。拟定出台《辽宁省文体旅融合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开展“沐春寻芳 悠游辽宁”春季主题消费季活动,“五一”假期,据大数据测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31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8.19%;旅游综合收入342.86亿元,同比增长26.84%。二是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省文体旅产业集团创新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空中看大连”项目“东港-海洋岛”航线正式启航;创排大连《老酒馆》等沉浸式演艺产品,激活文旅夜经济。三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制定实施《辽宁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和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以务实举措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大力发展“民航包机”“邮轮旅游”等入境游产品,“五一”假期,丹东、大连分别有两条入境航线游轮入港,搭载韩国和北美游客1400余人,打通入境旅游消费新通道;大连推出“国际开放月”活动,以邮轮经济为引领,开展多元国际交流活动,今年大连共有10个航次大型邮轮到访,5个航次国际航线邮轮始发。
(四)持续增强文旅宣传推广影响力。一是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在8个国内主要新媒体平台、5个海外主要社交平台开通辽宁文旅账号,其中海外账号文旅宣传受到中宣部肯定,并给予资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多次登榜全国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榜单前10,海外新媒体矩阵稳居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榜单前5。二是加大现场推介力度,以展会推介、快闪推介等各种方式,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及美、日、韩、法等国家,开展辽宁文旅资源宣传推广。举办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打造文体旅发展新名片。与中国日报社联合举办“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活动,面向海内外展现辽宁丰富厚重的文旅资源。与新华社联合举办辽宁省温泉度假指数发布会暨温泉旅游推介会,向全国各地游客展示辽宁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独特的温泉文化,助力辽宁冬季旅游“热力全开”。策划组织“十四冬”闭幕式辽宁文体展演活动,展示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良好态势。三是媒体引流破圈,2024年召开7次新闻发布会,各类媒体刊发新闻报道2000余篇(条),重要综合稿件300余篇(条);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网站和新媒体刊发稿件7300余篇,同比增长60%。组织编发四季“游辽宁”宝典、《一图游辽宁》等手册,推出《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辽宁四季旅游等宣传片,依托中央电视台、机场、高铁等播放辽宁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广告触达46.8亿人次,覆盖全国约3.8亿人次。
(五)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规上文化和旅游企业名录,培育文化和旅游领域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2024年,省委战略重组辽勤集团和省体育产业集团,新设成立辽宁省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一体化推动全省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项目谋划、资源整合、业态融合,打造全省文体旅行业领军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升规入统,加强资源、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保障。探索对有实力、有潜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新增3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EX机器人未来科技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创新智慧服务,辽宁文旅新媒体“AI+”互动平台吸引2万余名网友“双向互动”;DeepSeek赋能“行游大连”小程序,为游客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做好文旅项目、文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服务,加强文旅领域融资。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成立文旅金融服务中心,实施“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旅消费行动计划,落实惠民惠企资金28亿元。强化用地保障,制定突破性政策保障文体旅发展用地,如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中,明确“依法依规提高冰雪项目林草地占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等审批效率”。“一业兴百业旺”的文旅乘数效应进一步释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梳理我厅惠企政策清单,主动精准推送政策,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规范市场秩序,治理市场乱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加强人才支撑,联合省委组织部,将“引客入辽”“引才入辽”相结合,赴西安交大进行文旅推介,发布近千个招聘岗位,以“人才磁吸”效应激活文旅焕新动能。
(七)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深化旅游与农林业及大众康养的融合,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农文旅融合相关培训内容纳入新一轮驻村干部岗前培训课程,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带动乡村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城乡消费增长。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行业不断融合,“旅游+医疗”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目前已培育12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辽宁‘龙文化’研学旅游”、春季“二十四节气”“乡村四时好风光”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入选全国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共打造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1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在盘锦大洼区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2个、总数达到8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总数达到73个,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0个,其中2条线路入选国家“乡村有古建”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全年,农业经营主体数达到11422个,同比增长5.6%,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6718万人次,同比增加25.4%,营业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加20%。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9亿元,从业人数35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2.7万元,同比增长4.9%。加快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全省现有在营滑雪场32家、滑冰场100余个、冰雪乐园近百家。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1.95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6.26亿元,同比增长7.4%。省内7家省级以上滑雪旅游度假地接待游客22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4%;实现旅游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26.8%,直接带动就业5500余人。春节8天假日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57%、30.11%,7家省级以上滑雪旅游度假地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55%、18.36%。沈阳市被评为“2025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位列全国冰雪旅游目的地top5。2024-2025冰雪季,全省共策划了112项、超千场次的冰雪赛事和相关活动,覆盖所有地市,直接参与人群10000人,覆盖人群超过200万人次,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走上冰雪、爱上冰雪,参与冰雪运动中来。借助我省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的有利时机,继续增加冰雪体育赛事数量,提升办赛质量。促进旅游业与教育、游学深度融合,我厅积极推动全省研学旅游发展,发布施行了辽宁省《研学旅行基(营)地服务与管理规范》、《研学旅行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等服务标准,2024年10月转发实施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2月印发《关于促进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4年指导推出了“博古通今、不负少年志”文博主题研学、“非遗传承、浸润少年心”非遗主题研学、“艺术之光、点亮少年梦”艺术主题研学、“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红色文化研学等系列30多项主题研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齐迎代表建议,积极推动“大旅游”深度创新,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高站位抓学习,全方位抓宣传,强统筹抓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快改革进程,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二)深度刺激旅游消费,扩大旅游红利分配。一是持续做热夜间消费。指导省级夜经济街区充分发挥作用,推出夜间消费新场景,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创新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提升全省夜间消费热度。二是提升步行街消费体验。推进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指导商业步行街持之以恒抓好街区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将步行街打造成汇聚新型消费的重要载体、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引擎、提升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三是提高国际消费便利度。充分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研究增设购物离境退税商店、免税店,全面升级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免税店购物流程。配合推动重点商圈、步行街、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餐饮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四是打造辽宁特色餐饮消费。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鼓励引导各地对街区实施数字化提升。积极招引餐饮业全国首店、名店入驻辽宁。举办“美味辽宁”消费季、“辽菜产业经贸交流活动”等系列活动,支持各地开展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培育餐饮消费新热点。以打造美食镇、美食县、美食市为重点,着力培育“美市美食”辽宁地标美食。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推动辽宁小吃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培育辽宁餐饮名店,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较大的辽宁品牌餐饮企业。
(三)加大力度做好融合发展工作,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一是做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工作。推进我省各市因地制宜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打造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自主品牌赛事,创新办赛模式,促进体育与商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共办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是促进旅游与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辽宁省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完善中医药旅游模式,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25年将新培育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年底前完成15个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的建设目标。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宣传推介,合理宣传策划,采取推介会、促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特色产业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走出去”,创建申报6-8个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美丽休闲乡村,推介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拓宽经营模式。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地域特点,分类打造生态型、度假型、特色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发展四季可游的田园观光、农事体验、避暑度假、运动健身、保健养生、研学旅行、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县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乡村民宿运营管理培育专题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发展趋势;高校旅游专业教授,讲解理论知识。系统学习民宿筹建、文化打造、品牌营销、流量转化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充分挖掘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将农业特色产业与当地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发展链条。四是加快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强化实践育人。充分利用46条精品研学路线、110个免费场馆,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进一步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开展专项培训,积极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加强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实地评估工作,对基地(营地)的资质条件、课程体系、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经费管理和育人成效等进行实地评估,动态管理,为促进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做好监督保障工作。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