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将建平绒绣命名为“辽绣”的建议》(第1485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李国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建平绒绣命名为“辽绣”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刺绣等传统工艺类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我厅始终重视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传统工艺产品融入当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自2006年起,我省启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起完备的项目体系,不同级别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予以保护。2007年,建平民间绒绣列入朝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致力于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目前,全省刺绣和服饰制作类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省级项目10项:蒙古勒津刺绣、沈阳满族刺绣、新宾满族刺绣、沈阳刘氏刺绣技艺、朝阳民间绣活、兴城民间绣活、蒙古勒津服饰、新宾满族袍服制作技艺、那氏旗袍制作技艺、盛京满绣旗袍制作技艺。省内各地区也有风格各异的、和刺绣相关的市级、县(区)级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不同刺绣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纹样内容、绣法针法工艺、内涵寓意等方面互有不同,绣线除棉、丝材质不同外,单股、双股、四股等也因底布材质有所区分。服饰制作类非遗项目不局限于布料材质,更讲求制作工艺技法、款式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建平民间绒绣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后,我省在2009年至2020年间陆续公布了第三批、四批、五批、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180项。其中公布的刺绣相关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均以地区、民族或代表性人物的姓氏命名。按照《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于我省传统技艺类刺绣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命名问题,在今后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中,我厅将按照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非遗保护专家审慎研究并征得相关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同意后予以公布。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推动支持包括刺绣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提升发展活力,加强品牌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扩大消费市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