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快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的建议》(第1273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陈景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红山文化研究院已开展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2024年7月30日,省考古院挂牌成立省红山文化研究院,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副省长郭彩云出席揭牌仪式。红山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开展工作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考古院成立了由郭大顺任名誉院长、考古院院长兼任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的专职机构;成立了由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兼任。邀请了顾玉才、关强来辽授课辅导,现已在省考古院内部调剂9名同志专职负责红山文化考古、研究等工作,在省领导关心下,正在积极与省委编办沟通增加红山研究专职人员编制。同时,近一年来,省考古院积极与朝阳市委宣传部、凌源市委市政府、建平县委县政府沟通人才政策问题,积极谋划人才落户地方、扎根红山文化考古研究与申遗。

  二是开展项目研究。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红山文化研究院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人才振兴计划”,2024年共联合申报5个项目,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联合申报的“生物考古视野下红山文化人群、社会与产业经济研究”课题获批(全国共批复20个项目),获得支持经费118万元。2025年已申报《红山文化产业经济变迁及其环境背景重建》等2个项目,等待国家文物局审批。2024年和2025年红山文化研究院共两次申请“科技考古实验室建设”(以旧换新),目前正在积极修改、补充、完善材料,拟申请纳入国家发改委“十五五”规划。完成了《逐光之行-红山文化考古70年》《风正帆悬-辽宁省2004-2023年红山文化考古出土文物精粹》《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辽海文物二-红山专刊》等相关图书的出版工作。

  三是项目选址情况。红山文化研究院一直积极与建平县和凌源市沟通协调,在牛河梁核心保护区外建设院址和实验室,两地分别为建设提供了多处地点进行选择。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发挥“直报+模块化管理”政策优势,容缺受理、下沉服务、靠前指导,高效做好土地要素保障,依法依规保障项目及时落地。目前,省考古院已多次派人赴现场考察,拟在近期向省政府领导汇报项目选址情况。

  四是争取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厅积极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用于红山文化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省财政厅高度重视红山文化遗址保护等工作,2008—2025年共筹集资金3.2亿元,支持遗址考古发掘、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

  结合陈景泉代表提出的建议以及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和朝阳市政府协办意见,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项目选址。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红山文化研究院选址事宜,我厅指导省考古院积极推进红山文化研究院选址筹备工作。朝阳市政府表示,将积极配合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相关工作,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在项目选址、立项审批、组织施工等方面提供最大程度支持,为相关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做好“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和遴选工作的有关要求,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做好红山文化研究院和科技考古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我省及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将联合承办首届红山文化国际传播大会暨“新时代大讲堂”,联合开展征集“红山文化”标识、发布红山文化研究宣传展示成果,讲解红山文化故事等,进一步扩大红山文化影响力。推动办刊、研究创办视频栏目,将在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四是推进政策保障。会同省财政厅,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等资金,统筹省级文物保护等资金,对开展红山文化研究院相关项目给予支持。争取省委编办支持,为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