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发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的建议》(第1423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科技教育处

梁丹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进一步发挥“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辽宁省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在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留了特色鲜明的革命文物遗存,以“六地”红色文化标识为代表的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红色文化遗产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方面还存在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景区建设等问题。因此,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红色资源的统筹规划

  立足全局统筹谋划辽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制定施行了《辽宁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意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全省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辽宁省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作用,倾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属地实施、社会参与”的全省革命文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二、深挖价值内涵,实施革命文物红色资源保护工程

  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制定实施《辽宁省革命文物遗迹保护工程实施计划》,系统梳理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将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革命遗存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依法纳入保护范畴。全省12个县区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片区。省政府实施完成13项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省级层面30件实事之一。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和国家级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点文化项目,把区域内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重点,统筹规划、统筹实施。

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提升景区功能

  在全国率先推出《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开展红色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加强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深入阐释传播辽宁“六地”红色标识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推进国内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努力打造东北地区红色旅游高地。推进构建“六地”标志性红色旅游景区,加强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能级,12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响红色旅游品牌。用好辽宁省第一批、第二批红色旅游线路,重点培育10条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54条精品线路,5条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数量居全国第一。健全红色讲解员、导游员培训机制,遴选50名省级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开展进校园活动。辽沈战役纪念馆推出“红色第一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辽沈故事”视频课。举办辽宁省红色旅游展示推介大会,促进红色文化传播。

四、加大宣传,加强红色文化核心资源价值挖掘阐释

  突出研究提炼、阐释宣推“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核心红色资源价值,在全国叫响,成为辽宁靓丽的红色名片。一批博物馆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项目。4家红色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入选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打造红色艺术精品。近年来,打造了300余个红色演艺项目,话剧《北上》《天算》《西征》《把一切献给党》、芭蕾舞剧《铁人》、音乐剧《风刃》、杂技晚会《旗帜》、评剧《第一党支部》等作品,连续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泛开展“村晚”、广场舞、群众合唱展演暨文化进万家活动,红色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展示“六地”精神。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