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推进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276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30日
- 编辑: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产业发展处
梁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是全面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推动文旅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核心旅游吸引物,发展全季全域旅游
推动民族自治县内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全力指导桓仁五女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丹东天桥沟景区继续做好5A景区创建前期工作。指导传统观光型景区向文旅融合示范区转型,突出创新和消费,重点推动民族自治县做好休闲街区、休闲城市、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指导本溪花溪沐温泉旅游度假区、喀左浴龙谷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推进本溪市五女山民俗文化街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指导本溪县、桓仁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支持桓仁、喀左、宽甸县加大主打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设特色旅游城市。高质量布局全域旅游总体工作,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为基础,在制定《辽宁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突出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新宾县、阜蒙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有重点的突出少数民族重点旅游区域。全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5个县先后被评选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共3个,2个是民族自治县,分别是喀左县和桓仁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2个,3个是民族自治县,分别为岫岩县、本溪县、宽甸县。
(二)突出民族地区资源特色,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旅游
支持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等县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观光、避暑、康养、体育、研学、度假等旅游产品,努力建设国家和省级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支持岫岩县、清原县、宽甸县、阜蒙县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建设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加大对天桥沟国家级滑雪度假地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奖励资金使用绩效。鼓励有条件的民族地区继续争创国家级滑雪度假地,助推本溪、抚顺融入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核心圈,持续关注新宾县冈山滑雪场建设。指导宽甸县利用边境特色旅游资源,培育口岸边境观光、异域风情体验、边贸商务旅游等边境旅游产品,做好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申报工作。指导阜蒙县重点开发草原旅游、康养温泉、玛瑙之都产业基地等项目,喀左县重点建设浴龙谷温泉度假区、凌河第一湾等项目。目前全省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共4批47家。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1个;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个;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个。其中以集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村镇占比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特别是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中有3个为少数民族镇(乡)。
(三)挖掘红色资源和乡村资源,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生态旅游等业态相融合。支持民族自治县深挖“六地”红色资源,以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演艺,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做强红色旅游品牌。重点支持丹东抗美援朝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对民族地区村镇创建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扶持力度,支持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民族地区村镇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县大力发展露营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四)强化民族特色,推出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优化配置旅游列车班次,推动开行桓仁、宽甸、新宾等民族自治县的旅游列车。鼓励提升国道G331(辽宁段)沿边自驾游服务能力,建设鸭绿江边境风情国家风景道,打造最美边境风情的自驾精品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省红色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将民族自治县的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游客充分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体验民俗文化风情、品尝多样化民族美食,不断提升民族自治县文旅品牌美誉度,充分展示我省多民族文化特色,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建设示范基地,做强做精旅游商品开发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加快非遗文化展示场所、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建设,加强非遗项目宣传、展示和交流,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实施“百县千品”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线上线下打造辽宁“后备箱”工程品牌。鼓励民族地区以县域发展差异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为方向,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体现民族文化、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加强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重点扶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玉、新宾满族自治县服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紫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玛瑙等传统手工艺,培育传统工艺旅游商品品牌。举办辽宁文化创意产品大赛系列活动,推出一批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优质文化创意产品。
二、推进文体旅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融合发展
(一)开展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
按照省委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要求,继续开展“十大辽宁”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重点开展“跑遍辽宁”马拉松系列赛事活动,推动14个市、100个县区逐步普遍开展马拉松赛事活动。开展“骑遍辽宁”辽宁骑行节自行车全省接力行活动。开展“寻迹辽宁”城市定向挑战赛活动,发现城市精彩、寻迹大美辽宁,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追球辽宁”城市篮球联赛,并逐步向乡镇拓展。开展“零门槛、邻距离”社区运动会,真正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近年来,辽宁省体育局以“运动辽宁”为主线,重点培育和打造了“攀登辽宁”“徒步辽宁”“骑行辽宁”“寻迹辽宁”“起动辽宁”“舞动辽宁”“追球辽宁”“奔跑辽宁”“冰雪辽宁”“扬帆辽宁”十大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以此为引领,全省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过3000场次。
(二)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要融入体育强国战略,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节庆表演活动等为核心,与旅游、文化、康复、休闲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举办了农耕农趣特色健身大会、农民趣味运动会、“村BA”篮球赛、和美乡村健康跑、秧歌大赛、那达慕大会等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18000余名农村群众参与赛事活动。让大家由田间地头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如沈阳市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业嘉年华活动(新民市秧歌大赛决赛),大连市农耕农趣暨少数民族特色健身大会,大连瓦房店市“体育彩票杯”中国农民丰收节拔河比赛暨农业品牌展示活动,丹东·凤城旅游黄金季暨大梨树农民丰收节,辽宁省“和美乡村健康跑”暨首届营口农民健康跑活动,阜新海州区韩家店镇村BA篮球赛事活动,辽阳市农民趣味运动会,铁岭市清河区“庆丰收 促和美”中国农民丰收节拔河比赛,朝阳市喀左县那达慕大会等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三)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带动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将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地从体育场馆扩展至具备条件的景区、度假区、体育公园、商业中心、步行街等区域,培育赛事品牌,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促进文旅发展、带动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景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街区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商圈有丰富的消费场景,可以设立少数民族文字文化区域、餐饮文化区域、服饰文化区域,体验民族特色荡秋千、打造民俗小吃、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展示、民族服装体验、夜间歌舞表演等多元化娱乐体验,通过体育赛事这一媒介对人群引流,将流量变为留量,不断加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挥民族政策 推动民族地区交流交融
(一)发挥专项资金作用
依托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和省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的支持,在我省民族地区设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成功打造了丹东河口地区“万亩艳红桃”、本溪“小市一庄”、朝阳“依湾人家”等产业+旅游项目,有力推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二)积极开展旅游促“三交”工作
民宗委申报的辽宁山西云冈石窟、华严景区、万佛堂石窟、奉国寺景区省际合作项目被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得到补助资金20万元。
(三)持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先后举办了两次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参加了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选送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干字杯》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了最高奖项。与辽宁歌舞团合作,每年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文艺演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演出20多场,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省政府相关部门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工作措施,协同各部门推进我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取得实效。
一是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在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A级景区、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滑雪旅游度假地的培育、创建工作中,加大对民族旅游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鼓励民族地区挖掘自身潜力,做好民族节庆、特色医药健康、传统体育、户外运动、冰雪旅游、沙漠旅游等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打造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
二是深入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民俗”融合发展。支持民族地区举办特色节庆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对节庆活动进行包装宣传,扩大满族颁金节、蒙古贞敖包文化节、朝鲜族民俗节、锡伯族西迁节等民族节庆品牌的游客吸引力,鼓励民族地区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承接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加大营销力度,确保旅游富民落到实处。发挥冰雪旅游与民族文化结合效力,挖掘蒙古族元夕跑冰、支冰车子、骑单腿驴子、支冰排等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嬉冰项目,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鼓励各市冰雪旅游与民俗结合,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冰钓、冬捕等民俗冰雪娱乐活。
三是要融入体育强国战略,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节庆表演活动等为核心,与旅游、文化、康复、休闲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
最后,再次对您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今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推进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希望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也欢迎您随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