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搭建精准扶贫平台开展“非遗扶贫”的建议》(1506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1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
张宝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搭建精准扶贫平台开展“非遗扶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以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目标,以名录体系建设、传习场所建设、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水平。积极与省扶贫办对接,着眼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充分挖掘非遗在弘扬优秀地域传统文化、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等方面的作用,配合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
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一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认定工作。制定《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省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工程计划,确定了 1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传承师傅,明确带徒39名,促进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开展。2018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我省有20名传承人榜上有名,这是我省在传承人认定中数量最多的一次。
二是不断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考核机制和非遗保护单位的考核机制。今年将制定出台《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办法》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评估办法》,加强对传承人和对项目保护单位的年度考核,以提高传承人履职水平和保护单位的项目保护能力。
二、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新平台
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承办满族刺绣、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辽西木偶戏、皮影戏、评剧、海城喇叭戏共6期培训,培训传承人群300人。通过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激发创作潜能,丰富作品题材,拓展应用空间,解决发展难题,引导跨界交流与合作,培养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才。2019年3月,辽宁鼓乐培训班成功开班,开启了今年对非遗传承人群的研培工作。
同时,我厅与省教育厅协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分批试点,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地方职业院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学徒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职业院校课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和发扬。这将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体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理清生产性保护思路。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探索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积极培育生产性保护的成功典型,促进生产性保护的全面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已命名的阜新玛瑙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总结满族民间刺绣、岫岩玉雕、琥珀雕刻等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为开展生产性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全省国家级项目中,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庄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等)、满族刺绣(岫岩、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辽菜传统烹饪技艺等十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较适合发展为扶贫和生产性保护项目;省级项目中,传统木板年画、传统布老虎、道光甘五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民间香蜡制作技艺、沟帮子熏鸡制作技艺、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等三十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较适合发展为扶贫和生产性保护项目。
“盛京满绣”扶贫车间是我省“非遗+扶贫”项目的成功案例。目前已在阜新阜蒙县招束沟镇拉格拉村等42个村建立了“盛京满绣扶贫车间”和“盛京满绣刺绣基地”,并确定了先培训、再签约、后回收的合作模式,既树立了满绣品牌形象,又为贫困户解决了实际问题。2019年,省扶贫办计划再扶持建设100个盛京满绣村级扶贫车间。结合“盛京满绣”扶贫车间的成功经验,省扶贫办积极协助开展“非遗+扶贫”项目的推广工作,目前,正组织开展岫岩玉雕、剪纸及皮影等“非遗”项目的对接工作,并准备在今年5月盘锦市百年福街全国贫困地区产品交易会上重点推荐“非遗+扶贫”产品。
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体系
2018年,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我们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协调,为抚顺琥珀雕刻、本溪评书、锦州满族民间刺绣项目争取到国家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91万元。经与财务部门共同督查,目前抚顺琥珀雕刻博物馆已于去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博物馆施工手续已经全部办理完成,马上开始建设。这些非遗博物馆将会较好地发挥保存收集非遗珍贵实物、资料,集中展示非遗资源,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稳定场所和必要设备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演、教育活动等作用,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众对非遗的了解,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您的提案建议,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抓好非遗+扶贫工作。一是组织传统工艺手艺培训,坚持每年组织非遗干部和非遗传承人进行2-3次非遗业务知识学习,邀请国家知名非遗专家前来授课,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广大非遗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二是注重培育和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组织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聘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配合省扶贫办,帮助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传统工艺,掌握相关技能。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工作实际,利用当地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传习所等场所为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搭建项目平台。四是继续加强与省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在分批试点的基础上,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地方职业院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职业院校课堂,帮助当地青年就近学艺、就近就业。五是将积极学习借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试点地区的工作经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会同省扶贫办等部门开展好我省非遗+扶贫工作。
感谢您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