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提升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328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 编辑:文化旅游厅信息员
  • 来源:办公室

 

  古立红代表: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您的建议观点正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您的意见有利于发挥对我省旅游产业指导和引领作用。现就您提出建议的答复如下: 

  一、以科学、系统地编制“十四五”规划,引领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修订及完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中长期规划的有效结合和运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围绕沈阳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战略来做好总体布局与规划,制定科学的、高起点的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按文化旅游分类体系进行规划、人才、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调研评估和审定,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查与评估。对已有的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细化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行动计划。指导各市制定出台五年的短期规划和十年的长期规划,逐步实现中长远规划的有效结合和运用。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全省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远规划,为全面加强行业建设,最终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旅游产品精品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近些年来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省文化和旅游业取得飞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以及服务体系,但是,文化和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核心产品开发严重不足,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产品严重供给不足,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也制约了我省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因此,“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着力于:一是社会的关注点;二是市场的需求点;三是产业的支撑点;四是游客的诉求点;五是文化的创意点;六是产品的创新点;七是经济的增长点;八是项目的落地点等方面做好文化和旅游的顶层设计,通过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科学规划,合理策划和包装,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出一批如沈阳故宫、鞍山千山、葫芦古镇等重点文化旅游品牌,包括开发利用好我省温泉资源等,实现大项目引领、大品牌突破和大产业融合。 

  三、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升 

  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管理体制、经营体制、运营模式、融资体制等改革,形成四大机制,就是要形成政策激励机制、投资机制、监管评估机制和管理运营机制等,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和旅游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从主“办”文化向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调控”等方式,把文化旅游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形成政府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构建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的新局面。特别是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强化其功能与国际接轨。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的各类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建设,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在管理手段方面,从以行政为主转向以法律、经济为主。在所有制方面,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努力形成社会多方力量兴办文化的新格局,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深度挖掘和聚焦文化旅游资源要素,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品 

  一是对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满清文化旅游是辽宁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原有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对沈阳“四塔”“故宫”“北陵”“永陵”“赫图阿拉”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历史内涵、主题特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对于尚未开发的清旅游文化遗址,应进行整体规划,以清朝历史为主线挖掘、整理,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要论证一个,开发一个,成功一个,保护一个,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系统和可持续开发。二是开发工业遗存文化。辽宁省是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厚。我省在工业遗存文化方面开发的还不够。要把工业资源当作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和工业遗产旅游产品。三是建造综合性大型连体艺术馆和满清文化展览馆。结合辽宁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和文化艺术大省的人才优势,发挥我省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制造、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强项,构建展览、销售、生产一体化的集散中心。充分挖掘其深厚的前清文化底蕴,在沈阳建立满清文化展览馆的策略是实现满清文化鉴赏与销售一体化的新创举。四是打造辽西历史文化走廊。辽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阜新的摩崖石刻、玛瑙文化、查海文化等,朝阳的红山文化、古化石文化等,还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建立辽西历史文化走廊的举措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立足整合辽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区域化、国际化的品牌 

  立足以整合辽宁优势资源为基础,促进文化旅游统筹发展和谐互补。深度整合辽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对功能交叉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对部分产业的产品进行重组,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提升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增添发展张力的有效途径。在有效整合辽宁省优势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和可衔接、可延续的旅游产业带,联手打造出辽宁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比如满清文化品牌、海岛文化品牌、工业文化品牌、辽宁东部山区生态旅游文化以及温泉康养品牌等,努力使之具有区域化、国际化的高水准、高档次。 

  六、活跃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节事活动 

  以大连樱花节、赏槐节、葫芦岛关东民俗文化节等节事活动为重要载体,发挥节事活动作为丰富和活跃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生活的重要手段,积极利用关东民俗文化元素,融合民俗风情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游览为一体的民俗休闲旅游,打造魅力辽宁、多彩辽宁、欢乐辽宁等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运用新媒体以及现代科技与现代文艺演出相结合展示辽宁风情,打造我省文化和旅游活动品牌;融入“发现辽宁之美 感受辽宁之好 我在辽宁等你”主题宣传口号,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地市网络电视,以及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对我省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提升我省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我省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让文化和旅游活动成为活跃辽宁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引爆点,以及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省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 

  七、加大宣传力度,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进一步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手段与现代新型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通过开展如“辽宁国际旅游市场信息与旅游管理咨询交易交流会”、“辽宁国际旅游人力资源交易交流会”等。就旅游信息、旅游人才、旅游智业三个主题领域,汇聚国内外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合作、交易、交流;积极参加全国和世界各种旅游相关组织,加强与这些组织的相互交流和各方面合作,争取其在辽宁开展活动;建立以优惠政策、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全国、世界范围内优秀旅游人才,尤其是高端及商务旅游等亟需的旅游人才的“人才绿色通道”;通过网络等手段的“客源信息绿色通道”、通过设立发展顾问制度的“专业咨询绿色通道”等;建立双向通道。通过“辽宁旅游发布”等形式向国内外相关方面传播辽宁旅游的信息和发展经验,创造发展机遇,提高市场影响。 

  八、建立相关的培养、培训机制和实训基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工程建设 

  进一步修订完善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把大学生就业工程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结合,采取多样化的鼓励政策,推进各地区与高校定向、订单培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充实该行业人才队伍;在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学院;对于文化旅游产业部门的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实行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保证领导队伍的高效领导水平,保证从业人员的高质量服务。除此而外,选派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其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水平旅游相关研究机构、院校等进行交流、学习。 

  九、以数字科技赋能和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我省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趋势。当前我省正着力加快文旅产业智慧平台建设和信息基站建设,数字技术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为我省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当前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终端开展的全新领域和全新场景的文化消费。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云场景的大量涌现,让文化和旅游消费越来越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扩大了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形成全民消费的繁荣景象,将极大促进我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也必将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527